◆羅躍
??? 11月11日,新華社微信公眾號刊發了一篇題為《妻子瞞著丈夫瘋狂網購140萬,刷爆17張卡,丈夫打算賣房還債》的文章。文中主人公劉先生和他的妻子,都有一份穩定、收入可觀的工作,三口之家住200平方米的樓中樓,在市中心還有一套小兩居。兩年時間,劉先生的妻子瞞著他在網上瘋狂購物,花完積蓄刷爆信用卡,還向親戚和網貸平臺借錢,加上利息高達140萬元。她的衣帽間全是衣服鞋子包包,滿到連門都關不上,其中絕大部分都沒穿過,這只是網購“戰利品”的一部分……劉先生無奈,打算賣掉市中心的房子還債。
??? 有專家指出,劉先生的妻子是典型的“購物狂”。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可能與她之前的經歷有關,家里管得嚴,不讓買東西,造成匱乏感,無法滿足購物欲望,后來能賺錢后,就拼命買買買,來彌補匱乏感……這種行為可以治療,通過轉移注意力、制定購物計劃和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等。
??? 雖然劉先生的妻子成為典型的“購物狂”,是基于匱乏感,但作為成年人來說,沒有適當的節制欲望,沒有養成消費的一個“度”,不僅讓家庭受到損失,也成為網購“購物狂”的經典案例,讓人唏噓不已。
??? 筆者注意到,每年的“雙十一”期間,朋友圈都會調侃“敗家”一說。網友滾滾豬調侃道:要讓媳婦不敗家,就把媳婦往村里趕。言外之意是村里網絡信號差,想要網購都很難。有的網友還說,積了幾個月的錢錢,就等著“雙十一”這一天,后面半年要喝“西北風”了。其實,網友們所謂“敗家”與“不敗家”之說,只是調侃而已。有了消費需求,還得買買買,只要把握好消費的“度”,不影響到家庭、個人的正常生活,把握好消費的“度”,就能解決問題。
??? 日前,人民日報也發文稱,“雙11”映照著社會運行機制的“健康度”,也度量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水位。言外之意,“網購”越來越正規有序健康發展。
??? 因此,筆者認為,作為消費者,要健康消費、合理消費、文明消費,在消費的過程中,要把握好一個“度”字。這個“度”字,可以理解為“有好大的腿就縫好大的褲子”“有好長的腳就穿好長的鞋子”,符合個人及家庭實際。如果這個“度”偏大了,就會像劉先生的妻子成為“購物狂”,留下一屁股爛賬,影響到家庭以及個人生活;如果這個“度”偏小了,也會影響到家庭及個人的生活,生活質量差,該買還得買買買,畢竟,社會是向前發展的,有消費才有市場,才有生產。
??? 打開正確的消費方式,把握住一個消費的“度”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