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娟
近日,一封來自一名業主的“致歉信”在網上走紅。原因是該業主即將裝修婚房,因擔心噪音會影響鄰居休息,便手寫小卡片提前告知,并貼心送上小禮物表示歉意。此舉一出,大獲贊賞。“致歉信”背后其實是該業主推己及人、替他人著想的態度。
推己及人,反映出一個人待人處事的智慧。古人云:“遠親不如近鄰。”國人向來重視鄰里關系,禮鄰被視為美德。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鋼筋水泥墻和冰冷的防盜門隔斷了毗鄰而居的歡樂,“相見不相識”成了現代都市鄰里關系的真實寫照。這樣的生活模式不僅使鄰里之間漸行漸遠,而且一旦有矛盾,極易產生糾紛。垃圾堵樓道,鄰居成“冤家”;樓上高空拋物,樓下隔空亂罵……這樣的事情不在少數,而因裝修噪音過大引發左鄰右舍間口舌之戰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那位業主能站在鄰居的角度想他人所想,能在裝修前就能想到將來可能產生的影響,并寫“致歉信”、送小禮物傳達一份溫暖,這樣推己及人的態度既讓鄰居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也拉近了彼此間心靈的距離,為將來可能發生的摩擦事先涂上了一層潤滑劑。鄰里關系是社會關系的基礎和細胞。如果人們能在平時相處中多一些溝通,在解決問題時能推己及人,鄰里關系自然和睦友善,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也就有了重要的保障。
推己及人,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文明風向標。從鄰里關系說開去,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獨立地存在,必須要與他人進行交往。在處理復雜的社會關系時,我們更需要推己及人的智慧。不久前,護孩族和鏟屎官之間的一場大戰鬧得沸沸揚揚,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涉事者缺乏推己及人的思維。要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必須換位思考,找到彼此權利的平衡點——養狗人依規養狗、遛狗,不養狗人也應尊重養狗人的權利,彼此相互理解,才能還大家一個整潔、文明的生活環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待人處事時如能推己及人、換位思考,社會關系自然就會變得文明和諧。
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希望每位市民都能從自身做起,推己及人地為他人著想,用點滴之舉構筑城市文明、和諧、溫馨的靚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