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9月18日訊(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近日,走進重慶市黔江區鵝池鎮治安村的一片稻田,微風輕輕吹過,荷葉掀起綠波,荷葉下面是泥鰍穿梭其中,田坎邊是拿著網兜打撈泥鰍的熱鬧場面。
“利用藕田養殖泥鰍,是當地返鄉農民工楊慶芳打造的萬元立體產業的一個樣本。在鵝池鎮,除了稻田里有立體產業,林下產業發展也是一個重頭戲。”該鎮黨委書記冉俊番說, 今年鵝池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 “產業富鎮、商貿活鎮、文化興鎮”的三大發展思路,大力推進“畝產萬元立體農業”,讓鄉村振興、讓百姓富裕。

蓮藕產業。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產業富鎮
鵝池鎮鎮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通過人才振興來助推產業發展,通過人才引進和動員更多的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因地制宜實施畝產萬元立體農業。
2016年,在外打工多年的楊慶芳回到治安村,承包500畝低產稻田用于栽藕,今年還在藕田里喂養了泥鰍,實現雙倍收入。
社溪村新建的500畝藥種植基地,解決貧困戶就業18人,帶動周邊26戶群眾種植200畝,群眾戶均可增加收入3萬元。
方家村采取“股份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經營方式,以重慶市黔江區兩城種養股份合作社牽頭,組織社員89戶,入股低產田350畝。養殖種蓮藕、養泥鰍增收。目前,全鎮推廣建設“蓮藕+泥鰍”、“水稻+泥鰍”、“水稻+小龍蝦”立體種養基地3個,面積突破1000畝。
在抓立體產業的同時,傳統產業不放松。全鎮目前種植烤煙3370畝、蠶桑1457畝,管護核桃、辣椒、黃花等效益農業4000畝,年出欄生豬3.8萬頭、飼養土蛋雞7萬羽、肉牛300余頭、山羊1000余只。
商貿活鎮
鵝池鎮與酉陽自治縣、彭水自治縣相鄰,是黔江區四大邊貿集鎮之一,從古到今,邊貿往來頻繁。每逢集鎮趕集,鄰近的浪坪、梅子、鞍子等鄉鎮的居民都會前往鵝池集鎮趕集,為鵝池鎮商貿發展注入活力。
“我們家在鎮上做了10多年生意了,每到趕場天,這里鬧熱得很。”在集鎮上經營家具生意的冉建秋說,他經營的家具店,經常配送家具到周邊鄰縣鄉鎮的農戶家中。
據了解,目前,鵝池集鎮有商戶480家,繁榮的邊貿流通,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到鵝池鎮經商、購物。在去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鵝池鎮的經濟總量達11998萬元。
冉俊番表示,為了進一步完善集鎮功能,鵝池鎮將繼續加強集鎮管理,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落實網格化管理責任,實行領導分管領導和辦站所包片、鎮干部包戶、督促“四包”責任落實,建立一支綜合執法隊伍,深入整治亂停亂放,規范集鎮秩序。
文化興鎮
“ 南溪山高兩面坡,男女老少會唱歌。沿河兩岸號子起,歌聲吼斷南溪河。”鵝池鎮不僅南溪號子聞名,南溪山歌人人會唱。
2006年,“南溪號子”被納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有效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李少俊、馮廣香夫婦作為“南溪號子”的傳承人之一。鵝池鎮黨委政府也通過在鵝池中心學校建傳承基地、舉辦一年一次南溪號子擂臺賽、選拔更多傳承人等方式,讓南溪號子得以延續。

村民傳唱南溪號子。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為了讓優秀的文化遺產傳承和發揚,該鎮按照“重點保護、合理傳承”的要求,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南溪號子”保護傳承制度和保護體系。還與轄區學校合編了 “南溪號子”的鄉土文化教材,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班級每周開放一節鄉土文化課,在中小學生中進行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