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佳
近來,“霸座事件”不斷上演,“霸座男”“霸座女”“霸座大媽”“霸座大爺”,甚至某外籍女子也加入了霸座隊伍,令人唏噓。除了霸座,我們還聽過、見過太多行走在道德和法律邊界的不文明行為,不僅大煞風景,惹人心煩,更嚴重觸碰了道德底線,影響社會形象。
文明,是維護公眾利益與公共秩序的關鍵。任何人對公共空間的享有,都不是只占權利、不盡義務,更不等于無限度的自由。霸座事件頻發,反映出文明和規則意識的缺失,這不僅僅關乎于個人素質問題,更是阻礙社會進步的“硬傷”。將“霸座者”強制驅離公共交通工具,并給予行政拘留等嚴厲處罰,幾乎是全國網友的一致呼聲。
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是和諧社會、法治社會的壓艙石。面對層出不窮的霸座者,積極作為、樹立威信是必然之舉。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擾亂公共交通秩序的,應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筆者以為,如果霸座者不聽勸解,抗拒執行,完全可以按照程序處以更嚴厲的處罰。
此外,鐵路“黑名單”可以有效提高失信的社會成本,對凈化出行環境和社會風氣起到了積極作用,應嚴格貫徹落實,讓其付出代價,以起到社會震懾作用。當然,抵制出行不文明行為從來都不只是鐵路部門單方的責任,更是所有公民的責任。既要從自身做起,更要敢于“碰硬”,向不文明行為說“不”。如果每個人看到不文明行為都上前阻止,社會風氣必將大大改善。
再開放的公共空間,行使“個人權利”也得有基本秩序。應當從此事件中汲取教訓,在心中樹立一把文明標尺,守住身邊每一個細小的規則,營造良好的社會出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