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27日訊 近日,記者從黔江區相關部門獲悉,為助力鄉村振興,黔江區正大力實施人才工程,預計未來2年黔江區新型職業農民將達到3000人,農村各類實用人才達6000人。
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大學生服務西部計劃項目、“三支一扶”、農村本土人才回引培養計劃、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領頭雁”計劃,實施農業科研杰出人才計劃和杰出青年農業科學家項目。加強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健全種養業等領域科研人員以知識產權明晰為基礎、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完善利益激勵機制,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兼職取酬等政策,推進農業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探索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融合發展機制,允許農技人員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合理取酬。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支持區、鄉鎮(街道)兩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回歸本業。到2020年,累計培養農村各類實用人才6000人,回引到村掛職、創業本土人才保持在2000名左右。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建立健全職業農民制度及配套政策。拓寬培訓對象,將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和骨干社員、農業企業骨干、以及農業產業生產經營規模的承包農戶,有志務農創業的返鄉農民工、貧困戶、退役軍人和農村新生勞動力等作為培訓重點,解決新型職業農民來源不足問題。推行農民田間學校模式,大力開展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等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加強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分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進行認定和管理,逐級培育成長。強化扶持引導,鼓勵新型職業農民加快向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發展,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試點。到2020年,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000人,認定新型職業農民600人左右。
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干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筑師、律師、技能人才、退休干部職工等,通過下鄉擔任志愿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認真落實國家允許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回鄉任職管理辦法。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群團組織優勢,凝聚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等社會各界的力量,助推鄉村振興。開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