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己
在我國互聯網迅猛發展的過程中,網絡謠言的陰霾始終如影隨形。這些人為制造的信息垃圾誤導了公共輿論,擾亂了社會秩序,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不僅損害了網民的合法權益,更對社會發展穩定產生干擾,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
網絡謠言之所以屢禁不絕,與其構成和傳播的復雜性有很大關系,而網絡空間自帶的匿名化、低門檻、跨時空和去中心化特性,也助長了網絡謠言傳播的蝴蝶效應。比如關于食品安全的話題,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總是能牽動公眾最敏感的神經,加上過往因食品安全問題觸發的“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心態,使得食品安全領域謠言頻現,破壞力也十分驚人。
在人們的圍追堵截之下,網絡謠言也在不斷地變幻著自身的形態,辨識難度不斷升級,往往讓受眾防不勝防。以往的謠言是利用信息不對稱以訛傳訛,而如今的謠言則是利益驅動的花樣翻新。或為虛假營銷、惡性競爭,或為博取點擊、吸引眼球,這些謠言制造者采取的技術手段更專業,分工也更嚴密,甚至形成了謠言傳播的產業鏈條。他們所制造的謠言或者半真半假、移花接木,或者刻意訴諸專業壁壘,引用所謂“科學數據、“國外最新研究”,受眾若是缺乏相關的知識,很容易上當受騙。
因此,要壓縮謠言傳播空間,必須放大科學聲音。不僅需要科普工作更加暢通、更加親民,及時、精準地與謠言針鋒相對,更要杜絕謠言產生的根源和基礎,斬斷造謠傳謠的黑色鏈條,讓真相贏在起跑線上。
日前,中央網信辦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主辦、新華網承辦的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正式上線,這是治理網絡謠言、打造清朗網絡空間的重大舉措,旨在為廣大群眾提供辨識謠言、舉報謠言的權威平臺。該平臺的建立,得到了中央相關機構以及地方區域性辟謠平臺、門戶網站以及專家智庫的大力支持。相信在全社會共同努力、攜手合作之下,定能讓網絡謠言無所遁形,為社會大眾構建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