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12月29日訊(通訊員 段利明)“簡單算了算,2018年我家農家樂餐飲、民宿、農產品銷售等旅游綜合收入近100萬元,這好日子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前,黔江區水市鄉農家樂老板張燕,邊忙碌著張羅臘肉邊說,我家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一年比一年高,靠的就是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讓我們走上小康路。

水市鄉旅游文化節 通訊員 段利明 攝
如今,水市鄉的老百姓吃生態飯、旅游飯不再是稀奇事。據了解,近年,水市鄉按照“旅游強鄉、產業興鄉、集鎮靚鄉、生態立鄉”的發展思路,著力做強鄉村旅游、做大特色產業、做靚集鎮風貌,做優生態文章,在整合農業、旅游、交通等項目資金,筑牢基礎設施的“底子”的基礎上,做好水車坪老街農諺、手工技藝及農耕文化的傳承,深度挖掘紅色文化,樹立云上水市的“紅色招牌”;并以辦鄉村旅游文化節為契機,吸引更多游客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歌舞展演、土家風情篝火晚會、高山漫跑等活動中來,在優美的生態中,感受文化的厚度。同時,以“兩城同創”為契機,不斷提高村民的衛生和環保意識,讓美麗水市內外兼修,不僅有高顏值的綠水青山,更有高價值的“金山銀山”,走出了一條以生態旅游助推脫貧攻堅新路。目前培育了鄉村旅游示范戶120余家,其中星級農家樂達到50家,2018年全鄉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實現了4600萬元,實現了“生態美”攜手“百姓富”的目標。

水市鄉土家風情篝火晚會 通訊員 段利明 攝
“在鄉村振興中,將以旅游發展為龍頭 ,全力打造水車坪國家4A級旅游景區,建好游客接待中心、紅軍樹、水車坪老街、云頂觀景臺、跑馬場等基礎設施。”該鄉黨委書記喻剛介紹說,同時致力于發展“旅游+”產業,大力發展山地立體農業,建好6000畝云上田園綜合體,發展3個農業高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打造5個3000畝以上的特色效益農業科普示范基地,規范提升15個系列農特產品的包裝設計,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社會穩的目標。

水市鄉田園綜合體一角 通訊員 段利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