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躍
春節期間,筆者回鄉過年時發現,一些集鎮及村組公路出現不同程度的堵車現象。有群眾反映,最近幾年來,一到過年,鄉村公路車流量明顯增多,農村堵車現象較為普遍,部分路段堵車時間長達數小時。同時,還存在兩車會車時,由于鄉村道路太窄,出現車輛擦掛等安全事故。
曾有人大代表指出,農村出現堵車現象,確實是消費不斷升級使然,是時代進步的印證。但也要看到,堵車現象在鄉村成為一道“風景線”,需要當成問題去看待、去解決。該人大代表建議,鄉村公路在規劃建設時要注重長遠,希望擴大投資,路面達到5.5米寬時,兩車相會時就不會存在擦掛或者擁堵現象。如果不擴大投資,也應該合理增加錯車道。
無獨有偶。一些地方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也存在瑕疵,比如修建的蓄水池根本不蓄水,管網出現漏水的情況,導致一些農戶根本上吃不上安全飲用水。有的地方,修建了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但根本上派不上用場,成為閑置資產。同時,發展產業不注重規劃、不因地制宜,導致發展的產業后續乏力,農戶在持續增收上效果不佳……
隨著國家的發展,隨著鄉村振興等戰略、政策的推進,鄉村面貌發生了極大改變,公路通了、產業旺了、百姓富了,辛勤奮斗的農村群眾生活會越來越好,城鄉間的消費水平區隔會越來越小。筆者認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出現的“不合時宜”,未必會是暫時的,或許會加劇。因此,有關部門在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時,應該早謀劃,著眼長遠,符合實際,不妨多些“與城市對標”的規劃和遠見。
同時,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上還要注重細節。基層單位要適應新情況、新變化,擔負守土之責,提前謀劃和安排。不是為了修路而修路、為了發展產業而發展產業,一定要考慮長遠,注重實效。相關部門也要加強跟進,注重檢查驗收,采取可行措施來規避風險。廣大群眾也要積極參與鄉村建設,要加強教育培訓學習,踐行好文明鄉風和村規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