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28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阿哥住在石板街,幺妹住在風雨橋,石板街上哥不在,風雨橋上呃,妹心焦。啊啦哩咿,阿蓬哥,啊啦哩咿,我的嬌…… ”夜幕下的重慶黔江濯水古鎮,紅燈高掛、熱鬧喧囂,除了酒吧里飛出的流行歌曲,還有茶樓里當地阿妹阿哥嘴里飄出的《廊橋戀歌》。
“廊橋之戀”的店主王志凌,從自娛自樂撫琴高歌,卻唱出一支“廊橋之戀”民歌隊,為古鎮的旅游和5A景區創建,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采。
筆者走進了黔江濯水古鎮,來到了“廊橋之戀”,采訪了“民歌隊”隊長王志凌。

王志凌用電子手風琴伴奏。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據了解,62歲的王志凌,老家是酉陽自治縣黑水鎮人2017年,王志凌在黔江區濯水古鎮旅游,當時正值濯水古鎮創建5A景區,他發現了古鎮的商機,選擇到進入廊橋之端的左側二樓開一茶樓,取名“廊橋之戀”。
王志凌初到古鎮時,在沒有生意的時候,他白天在古鎮上采風,向古鎮上的老人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并熱情邀請當地會唱山民歌的老人,去他茶樓喝茶唱歌,然后用手機錄他們唱的歌,沒事的時候就進行整理,然后根據當地居民唱的腔調進行譜曲。
時間久了,王志凌就把古鎮上愛好唱山民歌的中老年男女組織起來,每天到他茶樓里唱原生態的山民歌。為了唱腔統一,不改變原生態的唱法,王志凌通過精心譜曲填詞后,拿到附近的打字店復印,分發給參與唱的人。
最開始,很多女同胞在唱歌時顯得有些怕臟,嗓門放不開。通過訓練的時間一長,王志凌發現這些唱歌的女性天生就有一副好嗓門,王志凌開始有了一個組建濯水民歌隊的想法。
“意想不到的是,我把這個想法給大家說出來時,大家都很贊同?!庇谑?,王志凌就以他茶樓的名字,正式成立濯水“廊橋之戀”民歌隊。

民歌隊周末的表演。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濯水“廊橋之戀”民歌隊,現有隊員22人,全是古鎮上的居民,年齡最大的46歲,最小20歲。
2018年的濯水古鎮女兒會,當時人特別多,據了解,從恩施過來的娶親隊伍和游客有2000多人,在女兒會的當天晚上,由王志凌的民歌隊“作陪”,晚上唱陪《十姊妹》和《武陵哭嫁歌》等,得到當地干群和外地游客的稱贊。
2019年1月26日,彭水自治縣廟池鎮舉辦第三屆農民文化節,廊橋之戀民歌隊應邀參加。其精彩的表演得到專業人士的好評,讓當地干部群眾耳目一新,并相約今年的桃花節。
“在去年,我們還接到廣西、云南、貴州等地舉辦民歌節的邀請,考慮到路途遙遠、交通經費問題,只好謝絕?!蓖踔玖枵f,他也希望這支民歌隊越唱越遠,直至漂洋過海,將是對黔江旅游的一種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