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4日訊(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家風家訓”,是每一個家庭興旺發達的立家之本。傳承一個好家風,帶動一個好民風,在黔江區中塘鄉興泉村李興發家,就是以“忠孝、耕讀”的家風家訓來教育子孫后代,成為當地家風家訓傳承的典范,讓一家擁有4名黨員、10名教師,其中兩人當選為市人大代表和區人大代表,當地村民稱這個家庭為黨員之家和教師之家。
近日,筆者走近這個四代同堂家庭,采訪了李興發老人。

李興發講述家風。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一個好家風
“小時候父母教育我時,就是在家要好好孝敬父母長輩;在學校要好好讀書、尊敬老師;在農村就要勤于耕種;在外面為人處事要誠實,對工作要認真負責。”李興發說,在他成家立業后,同樣把這些家風家訓傳教給子女們。
據了解,今年88歲的李興發,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村里擔任10多年的村黨支部書記,發動村民種植烤煙等經濟作物時,帶領村民修建農村公路、山坪塘等基礎設施建設。
李興發一共養育了四兒一女,在教育子女方面,他嚴格按照祖傳的家風家訓教育子女成才。
經父母嚴格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李興發的5個子女,有在城里工作的,有自己創業的,如今都在城里買了房子,過上幸福日子。
現在,李興發家的子女中,二兒子李長銀、三兒子李長毅、小兒子李長順先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其中,李長銀當過村支部書記,曾是市人大代表;李長毅在黔江人民小學工作,曾是區人大代表,重慶市“第五屆先進工作者。
李興發家的孫輩中,除一個孫子還在上高中,一個孫子在政府工作外,另有7個孫子、3個孫媳婦和1個孫女婿分別在黔江區和彭水縣境內的鄉村學校擔任教師。

一家人到周末回老家一起陪父母親吃飯。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帶動身邊人
“這個家庭在當地有聲望,是當地人看齊的榜樣,也影響著更多的家庭。村里滿延康、鄭國友、李正元等很多家庭的子女,受他們一家的影響和幫助下考上大學,畢業后也當上優秀教師!”該村綜治干部李長軍說,目前興泉村有黨員78名,李興發家在全村黨員中也占了一定的比例,教師的比例也占去全村教師的一半。
“父母不進城居住,我和妻子只得留在老家照顧父母。”李長順說,好的是我們這里離城區不遠,進城不要半小時。
“孝與和也是我們這個家庭的立家之本,尊老愛幼更是我們這個家庭的傳統。在每年的春節就是一個見證,大家齊刷刷地都趕回老家,年夜飯大家爭著做。要是一個家庭不和諧,根本聚不到一塊兒。”李長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