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25日10時02分訊(通訊員 龔杰品)近日,筆者在重慶市黔江區鄰鄂鎮藤茶基地看到,千余畝藤茶開始吐露新芽。
“顆顆‘綠葉’將變身‘金葉’,鋪起村民致富生態路。”艾坪村村民安素蘭說,去年他們通過在基地采茶,每天收入100多元錢,如今新芽快長,她看在眼里,喜在心頭。
地處渝鄂交界處的黔江區東南邊陲小鎮鄰鄂鎮,平均海拔1050米。在這里,一種特定環境下生長的藤本植物——顯齒蛇葡萄,被制作成藤茶銷往全國各地,片片“綠葉子”變身成為充滿“錢景”的“金葉子”,鋪就起了致富一方的綠色朝陽產業。
藤茶已經發展成鄰鄂鎮最大的一個綠色產業,種植面積已達到1000畝,總的產值有700多萬,全鎮有200余農戶參與進來,戶均收入達15000元左右。
鄰鄂藤茶產業是全區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全區農業農村發展取得可喜成績。去年,全區鄉村振興試驗示范點產業振興亮點突出,大力實施“立體行動計劃”,建成基地5.08萬畝。2019年,全區發展立體農業示范基地目標為10萬畝,著力構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
據了解,2018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部門和鄉鎮真抓實干下,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統籌推進五個振興,農業農村發展取得可喜成績。2018年,全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806元、增長9.4%,農業增加值達到23.87億元、增長5.2%,為全區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有力支撐。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按照“3+X”農業產業布局和“十個一”工作模式,大力實施“立體行動計劃”,建成基地5.08萬畝,實現產值5.8億元。
今年,將切實抓好立體農業行動計劃,加快調整全區農業產業結構的創新。按照2019年發展立體農業示范基地10萬畝的目標,加快推動工作落實落地,著力構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將繼續大力推進“稻+魚”“稻+鰍”“藕+鰍”等種養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熱量等自然資源的潛力,不斷向空間要效益。同時向時間要效益。科學利用經濟作物的生長周期,通過實施輪作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如“烤煙+蔬菜”“油菜+水稻”等模式,竭盡全力提升土地年產出率。確保走出具有黔江特色的立體農業行動之路,確保農業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