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5月20日電(記者付光宇 吳凱翔 孟佳)起步、轉彎、停車……一輛汽車正在北京某園區內行駛,而司機卻遠在位于天津的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現場。“這是利用5G網絡大帶寬、低時延的特性實現的遠程駕駛,您可以體驗一下。”中國移動展區一位工作人員說。
在本屆大會上,隨處可見“5G網絡已覆蓋”的提示,有關5G的話題也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據GSMA移動智庫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49個國家和地區開始5G測試,32個國家的45家運營商已公布商用計劃。到2025年,5G網絡將覆蓋全球人口的40%,惠及27億人。
“在全球的5G發展中,中國移動正發揮著引領作用。”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強說,比如在整個5G標準的提案中,中國移動貢獻了2700多篇文稿,在所有運營商中名列前茅;牽頭制定了5G系統的IC架構,在中國整個通信歷史上寫下具有突破意義的一筆;在國際標準組織中,中國移動已擔任了30多個標準職務,包括3GPP非常關鍵的職務。
5月16日拍攝的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主會場。新華社記者 吳凱翔攝
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教授史廣順認為,移動通信領域已成為中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領域之一,是信息通信業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實現更好發展難得的機遇。
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不僅能提升移動互聯網用戶體驗,還將滿足未來海量物聯網設備聯網需求,與工業、醫療、交通等行業深度融合,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5G既是落實國家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這將成為引領融合創新、激發新型信息消費的新動力,以及促進產業升級、驅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引擎。
同時不少專家也意識到,雖然中國目前在整機設備產品、技術還有專利、標準方面位于世界第一梯隊,但在核心器件、核心軟件方面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5G讓中國和世界連接更加緊密。中國移動投資公司發展研究部總經理袁洪崗認為,與現在相比,5G除了更寬更快外,其核心要義是開放和交互,如同互聯網開放對人的影響一樣巨大。
5月16日在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上拍攝的5G設備展臺。新華社記者 吳凱翔攝
美國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高通創投董事總經理沈勁表示,智能互聯未來是一幅海量的設備終端和其他物體與人緊密連接的圖景,未來的社會可以更高效、更人性、更創新和更安全。與他一樣,騰訊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未來網絡實驗室總經理張云飛也表示,5G已搭建了很好的連接基礎,使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能夠進一步融合。
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到2035年,5G自身的產業鏈將會產生3.5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同時,5G也將深刻變革各行各業,總體經濟影響將達12.3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