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佳
據新華社報道,加拿大政府10日宣布,該國將從2021年開始禁止使用包括一次性餐具、吸管等在內的多種一次性塑料制品。這將是很有意義的一項環保舉措。
國際上對限制使用塑料制品的呼聲一直不絕于耳,可喜的是,我國對塑料制品的限制使用也逐漸邁入新的階段。在今年3月,海南省向社會公布并解讀《海南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實施方案》,宣布海南自今年起分種類逐步推進全面禁塑。由“限塑”到“禁塑”,雖然是地方行為,但也是一個令人振奮的飛躍,值得點贊。
自我國2008年出臺“限塑令”以來,已取得不可小覷的成果,實現了環境和社會雙重效益。根據國家發改委2017年發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超市、商場的塑料袋使用量普遍減少2/3以上,累計減少塑料袋140萬噸左右,相當于節約了840萬噸石油。而且,消費者環保意識增強、自帶購物用具現象增多;部分地區開始一些積極的探索,并開展與白色垃圾的持續較量。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政策設計落后于現實發展,購物大量使用免費塑料袋等老問題仍在繼續,而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也給白色垃圾治理之路帶來了新的困擾。面對新問題、新挑戰,“限塑令”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進行調整。
筆者以為,從“限塑”到“禁塑”,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大事,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而要實現全面“禁塑”,我們還有很長的路程要走。首先就應該做好可替代產品的研發、生產和推廣。從我們身邊來看,塑料制品的使用實在太廣泛,而與之相應的“替代品”卻非常少見,或者因為價格高昂、體驗較差而缺乏吸引力。要實現“禁塑”,我們必須加快生產替代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其次,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強監管,從生產、銷售、使用等各個環節設計監督檢查的關口,拒絕不合格的塑料制品流入市場。同時,還需要更大力度地開展宣傳,鼓勵民眾使用布袋、或者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尤其是針對外賣、電商等,讓民眾不可隨意丟棄塑料袋,鼓勵民眾循環使用。
無論是“限塑”還是“禁塑”,都離不開都離不開公眾意識的轉變,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參與和遵守。希望早一天見到全民禁塑,消滅白色污染,讓我們的地球家園恢復干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