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邱,現在都是網絡推廣和銷售了,之前村里電商聯系人找你收的山貨就是要在這上面賣的!”4月28日,黔江區金溪鎮桃坪村“桃園電商”開始運行,鎮紀委書記汪學威叫上5組貧困戶邱仕江早早地就來到了村里的電商服務點,現場解答其對電商上門收貨的困惑。
“以前路不通,產業進不來,產品出不去?,F在好了,公路通了,電商來了,銷路有了,‘筲箕灘’的產品銷售終于不用愁了……”邱仕江高興地說道。
道路平整干凈、房屋寬敞明亮的金溪鎮望嶺村居民點
邱仕江所說的“筲箕灘”,指的就是金溪鎮。因該鎮地形呈“筲箕”形狀,以山地、深丘居多,保水保肥差,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當地人稱“筲箕灘”。由于此前路不通,電商不愿來,鎮里的很多產品難以有銷路。
而這一狀況,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逐步得到了改善。
要想富,先修路。
“通了,路終于通了!”3月19日,桃坪村連接5、6組的“組組通”公路硬化竣工,至此,該村6個村民小組實現硬化路全覆蓋。不少村民看著自家門口這條平坦的大路很是激動。
同樣因為這條路而感慨萬千、心緒難平的還有汪學威。2017年金溪鎮被評定為18個市級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后,全鎮積極推進深度脫貧攻堅,汪學威主動請纓,負責聯系桃坪村。桃坪村位于金溪鎮西北角,是市級深度貧困村,村道路基差、路面窄、坡陡彎急,基本上是“晴通雨不通”,群眾怨氣大、反映多,非常棘手。
汪學威來到桃坪村后,立即找到村干部對全村的道路狀況進行詳細了解和實地勘察,分批分段將道路改造和新建計劃納入全鎮脫貧攻堅道路建設統籌。為了推動落實,汪學威多次組織召開小組會、院壩會,對道路硬化涉及的農戶進行逐戶走訪和政策講解,積極與相鄰鎮鄉就交叉土地問題進行反復協商,主動到區級主管部門匯報爭取項目,同時,鎮紀委組建了工作小組,加強對道路建設相關的資金、項目和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最終,一條條寬敞平坦的水泥路逐漸串聯起了桃坪村的各個小組。
“老邱啊,今年的李子樹栽種得怎么樣,需不需要找人幫忙???”通路之后,汪學威第一個想到了邱仕江一家。
“快坐啊汪書記,這段時間因為疫情,我看你們從早忙到晚都沒得個休息時間,這么晚了怎么還跑這么遠來???”邱仕江端來兩根長凳,兩人坐在院子里擺談了起來。
“這路已經通了,想著你身體也不太好,來看看你的李子樹怎么樣了嘛。”
“都好得很呢,今年又多種了2畝,6、7月果子熟了一賣,錢包肯定是要鼓起來的。”
聊下來,汪學威的心里踏實多了。
2018年,邱仕江因患重病返貧,主要收入靠自家種植的12畝脆紅李。前兩年由于道路不暢通,李子成熟后不好銷售,要么低價甩賣,要么爛在地里,讓依賴最低生活保障的邱仕江一家經濟狀況愈發捉襟見肘。
金溪鎮榨菜加工廠以“基地+農戶”的方式帶動菜農增收
2018年年底,桃坪村建立了黔江區霜顏生態農業股份合作社,實現規模化生產,對農戶的水果、蔬菜種植,蜜蜂、家畜禽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等進行技術指導的同時,通過互聯網及實體店多渠道銷售。
其實在合作社建立之初,出于對新鮮事物的不理解,大部分群眾并不認可,愿意加入合作社的人寥寥無幾。最初,邱仕江也是半信半疑。
“你放心,所有扶貧項目的實施、惠民政策的落實鎮紀委會全程參與監督,你的利益肯定是有保障的?!绷私獾角袷私那闆r之后,汪學威多次找到他進行溝通解釋。由于汪學威的堅持和努力,最終,不僅邱仕江成為了合作社的一員,桃坪村381戶農戶中有180戶以產業入股。
現在道路暢通了,不愁銷售,每年收入起碼增加8000元,順利脫貧是肯定的了。
“去年易地扶貧搬遷新房有了,今年政府又改了廚房和廁所,硬化了院壩,現在入戶路也有了,條件這么好,我就想著再多養點土雞、多產點土蜂蜜,有合作社幫忙,銷路不愁,要好上加好?。 鼻袷私哉Z中透出對好日子的期待。
新建村道路34公里,產業路56公里,人行便道103.5公里,發展蠶桑10452畝,新建電商服務點8個,建成儲量2000噸的集配中心,建設新型農貿物流倉儲市場1個......一組組數據客觀反映著金溪鎮的變化,“筲箕灘”上架起了致富路!
這條路,注定通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