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重壓力,黔江區堅定信心、緊盯目標、狠抓落實,全產業、全領域分析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時出臺應對措施。區“四大家”領導堅持常態走訪、精準服務、定期調度85家重點企業和62個重點項目。區級各部門靠前指揮、主動服務,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問題和困難,全力以赴促開工復工、投產達產。
交通建設》》》
吃住在工地 問題不過夜
7月8日,重慶主城至黔江鐵路黔江標段馬家橋施工現場,大型機械正在作業,運輸車輛繁忙穿梭,工人們頭戴安全帽,面戴防護罩,忙碌而有序地施工。
重慶主城至黔江鐵路黔江標段全長25.56公里,含橋梁11座,框架(蓋板)13座、隧3座、車站1座、線路所1座。復工起,黔江區交通部門加強協調服務,和施工單位合力攻堅于5月26日,順利完成鐵路全線首根樁基混凝土澆筑。
馮家街道寨子大橋是2020年重慶市級鄉村振興項目之一,受疫情影響,項目前期工作滯后了2個月,4月1日才正式開工,但僅2個多月時間,進度已完成38%。
據黔江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李仕林介紹,為確保大橋年內完工,各參建單位負責人靠前指揮、及時解決問題,做到“吃住在工地、問題不過夜”,對照目標、倒排工期、細化到周、責任到人,搶工期、奪損失,極大地加快了項目推進。
“項目設計工期24個月,通過優化施工方案,按目前的進度,在今年12月就能完工投用。”有關負責人說。
民生項目》》》
加強協調 督促施工
板栗山安置房建設現場,大型塔吊和機械設備緊張作業,工人們揮汗如雨。
板栗山安置房項目總建筑面積17.22萬平方米,是黔江區重點民生項目。疫情以來,黔江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多次現場調研指揮,督促相關單位加快施工進度。
“通過強化施工管理,加班加點推進建設,兩個標段同步建設,完成情況較好,預計工程年內完工。”項目負責人介紹。
在正陽街道,黔江區中心醫院住院綜合樓建設目前主體已經封頂,正在進行外墻裝飾。
“2月26日復工以來,我們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建設,努力把落下的進度趕上去。目前建設進度較快,預計明年底能夠完工。”該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
農業產業》》》
主動服務 化解難題
黔江蠶桑遠近聞名。
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合作的重要成果,今年初,山東日照海通絲業有限公司與黔江區簽訂繭絲綢全產業鏈項目戰略合作協議。該項目對黔江加快繭、絲、綢全產業鏈發展,打造在全國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優勢的優質桑蠶繭、高品位生絲生產出口基地意義重大。
協議簽訂后,作為牽頭負責單位的正陽工業園區管委會主動對接日照方面做好服務工作,于1月注冊成立重慶海通絲綢有限公司,2月完成項目備案。
雙方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順利啟動蠶桑種養基地建設,同步推進園區廠房方案設計和地勘進場,各項工作運行順暢,廠房主體于6月底實現開工。
馮家街道漁灘社區,50萬頭無抗優質生豬肉食品基地配套子項目正在建設中。這里將建起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黔江研發基地和年產30萬噸無抗飼料加工廠。
正陽工業園區管委會專人負責、專班推進,為項目建設開辟“綠色通道”,加快審批速度,加強現場管理和協調,幫助化解施工用電、水及臨時設施配套困難,全力助推項目在今年底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