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的時節。三伏貼采用穴位貼敷的方法,使用有特殊作用的中藥滲透皮膚,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從而達到“內病外治,冬病夏治”的目的。7月16日,正值今年入伏的第一天。當天上午,記者在黔江區婦幼保健院看到,前來準備冬病夏治貼三伏貼的男女老幼擠滿了整個貼敷間。
現場問診把脈
據了解,所謂“冬病”是指好發在冬季或者冬季癥狀容易加重的疾病,如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心腦血管疾病、頸肩腰腿及關節疼痛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的原則,夏季陽氣旺盛,尤其是三伏天,人體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均達到了四季頂峰,肌膚腠理開泄,此時采用選取穴位貼敷及施灸調理的方法,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配合補虛助陽,帶溫散寒的藥物,起到疏通經絡、健脾益肺、溫陽補腎的作用,以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抵抗力,扶正固本,從而減少和減輕“冬病”,即著名的中醫特色療法——冬病夏治。
今年是黔江區婦幼保健院提供三伏貼的第一個年頭。作為一家致力于為婦兒健康保駕護航的醫院,黔江區婦幼保健院中醫科特推出婦產科疾病貼以及兒童提高免疫力貼的特色三伏貼,其中婦產科疾病貼健脾益氣、祛濕升陽,適用于寒濕導致的各種慢性婦科炎癥: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寒濕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因虛寒體質導致的復發性流產或不孕;女性陽虛體質、怕冷、產后怕風等;兒童提高免疫力貼培元固本,健脾胃,適用于兒童免疫力低,易感冒,反復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我們還為每位就診的市民問診、把脈,做到一人一方,對癥下藥,根據不同體質進行多種模式調理。在開展頭伏貼之前,我們還有針對性為他們敷貼伏前貼。同時,還會根據他們的體質免費贈送艾灸、刮痧等理療項目。”黔江區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副科長許淑萍介紹。
現場敷貼
許淑萍還提醒市民,三伏貼雖好,卻不是人人都適合。像孕婦、心臟病患者、陰虛火旺體質者、皮膚嚴重過敏的人以及兩歲以下兒童等人便不適合三伏灸。所以在敷貼前,需先由醫生進行診斷,確定疾病和相關穴位,再由專業人士定點敷貼藥物。每貼1至2小時,局部有癢、熱、微痛等感覺均為正常反應,少數病人因皮膚太敏感,和膠布接觸的局部皮膚會出現水皰,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如果水皰較大,要到醫院處理。同時,在飲食、生活上要有所節制,不要貪涼,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要遠離空調,因為進入空調房后,皮膚毛孔收縮,影響藥物的滲入;還應少吃冷飲,冷飲不但傷及脾胃,還可使在體內的寒氣凝滯,影響療效。
此外,三伏貼需要在三伏天的“頭伏”期間開始,然后最好每隔10天來醫院貼一次,一般需要貼3次,3年為一個療程。而病史較長或病情較為頑固者,可適當增加年數,療效則更為突出。
(記者 王巧西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