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旭東 文/圖)1月12日,中新社重慶分社采訪團隊走進黔江區民族小學,采訪黔江區民族團結進校園工作開展情況(如圖)。
當天,采訪團隊在學校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學校的民族文化走廊和展示欄,觀看了學生們的課間操表演、民族舞蹈表演及土陶制作課程,了解了少年郵局的開辦情況、學校民族文化版塊師資配備情況等,就民族團結進校園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詳細的了解。
據悉,民族小學的師生大多數是少數民族,學校在落實國家課程的同時,積極開發地方資源,將“民族文化”融入語文、社會、數學等學科之中,使師生的“教”與“學”都緊接民族地氣。
學校開展“唱一首民族歌”“跳一支民族舞”“會一項民族樂器”“參加一項民族體育活動”“穿一套民族服裝”“上一節民族課”“開展一項民族節日活動”“建一個民族特色校園”的“八個一特色活動”?;顒訉⒌胤教厣Y源融入學生活動內容,積極培養學生濃厚的民族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學校還重視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采用園林化的景觀布局,建造出具有土家族、苗族傳統特色的標志性建筑:“家斗吊腳、雕花門窗、飛檐堯翹角”;打造校園文化廣場,通過民族圖騰、民族柱等設施的建造和民族知識圖片的張貼,彰顯民族文化環境特色。
通過多年努力,學校教師開發的一至六年級的數學校本試題公開發行,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課程體系,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特別是,學校將民族樂器葫蘆絲融入藝術課程,編撰印發了《葫蘆絲實用教程》校本教材,聘請專業教師對學生授課,學校被確立為全國葫蘆絲藝術教育示范基地、民族樂器演奏藝術水平考級考點。
多年來,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青少年集郵活動示范集體”“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重慶市十佳特色文化校園”“重慶市藝術教育示范校”“重慶市義務教育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未來,學校將繼續充分發揮教育陣地優勢,把民族文化進校園作為增進民族團結、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營造民族團結氛圍,將民族團結深深植根于廣大師生和家長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