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徐朝政)為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日前,黔江區政府出臺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評議意見整改方案》,進一步提高全區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監督管理能力,推動農業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
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覆蓋面,宣傳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意義、具體措施和重要作用。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培訓、實地指導和督導檢查,教育引導農民群眾轉變生產生活方式,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和主體意識,落實職能職責,合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化肥農藥減量方面,大力推廣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綠肥種植、有機肥施用等技術,優化施肥方式,實現減量增效;積極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等技術,提升植保裝備水平,不斷提升農藥施用精準度。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方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實施“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的“五化”措施;嚴格執行秸稈禁燒管理,防止因秸稈焚燒引起的大氣、水體污染。畜禽養殖糞污治理方面,嚴格落實《黔江區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開展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治理設施設備配套建設及資源化利用,促進種養循環。水產養殖尾水治理方面,嚴格落實水產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管理,因地制宜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河蟹高效生態養殖和池塘“一改五化”集成養殖;圍繞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全市的養殖尾水問題,有序推進養殖尾水治理工作,按計劃完成200萬噸池塘養殖尾水直排整改任務。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方面,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合理布設區、鄉、村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點),落實各鄉鎮街道屬地責任和農藥經營單位主體責任,指導農藥經營單位建立農藥銷售回收臺賬,全力推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
建立健全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體系,加大對污染環境行為責任追究、執法處罰力度。提高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配比,充實基層監管力量,強化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探索建立規模以下畜禽養殖場污染環境違法行為的執法制度,確保對農業面源污染違法行為的執法全覆蓋、無死角。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投入,統籌區級相關資金,有針對性地實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項目,著力提升全區農業生態環境質量。同時,積極探索建立農業生態補償機制,拓寬市場準入,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和企業等參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