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富
墻上掛歷一天天失去份量,室內開上暖暖的空調。玻璃窗繡起冰凌花。這時候,冬至節便快到了。
每年12月22日前后的一天,便是冬至節。冬至節是中國二十四個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日。因為冬至節沒有春節、國慶節,五一節那種熱熱鬧鬧,吹吹打打,人群扎堆的氛圍,沒有商品促銷廣告連天的喙頭,沒有儀式感的新景象,有人失去注意力,年輕人可能還不知這天有這么個節日,但冬至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民間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是很大很廣泛的。
按照傳統說法,冬至這一天,是入冬以來最寒冷的一天。因此,在人們生活中,過冬至節重在美食。味蕾的綻放讓全家溫馨備至,全家團聚,圍上一桌,湯鍋散發出濃濃的誘人香味,端上紅酒,白酒或飲品,噼噼啪啪地碰上一杯,室內彌漫著裊裊婀娜的霧氣,玻窗上結著冰花。窗外寒風撲打著行人,紛紛揚揚的雪花彌漫山崗。觥籌交錯中,其樂融融,如春天般和煦,這快活便在其中了。那春天的奔放,夏日的熱烈都被冬儲藏了起來,煩燥的街市歸于平靜。鄉愁混雜著纏綿醇厚的酒香緊貼著脾胃,是思念又是釋放。杯盞聲聲中是對美好生活的享受,對來年的遐想、對未來的希望。
冬至節這天對飲食比較講究,各地風俗不同,吃的食材也不一樣。北方風俗吃餃子,南方習俗吃湯元,四川,貴州一帶吃火鍋吃羊肉,還有吃狗肉的。在我的家鄉,這天的羊肉特別好賣,價也比往日高。去市遲了還買不到。有種說法,吃滋補羊肉,能提升熱力。“冬至吃羊不穿衣裳”。意思是說冬至吃了羊肉,這一冬就不怕冷了。當然這是民間夸張的說話,哪有這么神奇的驅寒美食呢?
關于冬至節,民間有很多諺語廣泛流傳。“冬至餃子夏至面”,“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是關系飲食的諺語。
還有關于農事氣象的諺語。“冬至時節天最短,太陽直射最偏南”。“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冬至天氣晴,來年百果生。”“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冬至下場雨,夏至水滿江。”這些諺語是人們從歷年的氣候變化觀察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對農耕生產有著積極的意義。
冬至節,文人墨客也不甘寂寞,留下許多快炙人口的詩篇。詩圣杜甫寫有《冬至》詩。“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詩王白居易也有《邯鄲冬至夜》,“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宋代陸游寫有《辛酉冬至》,“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蘇軾《冬至日獨游吉祥寺》,“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無論是民間諺語中的冬至,還是詩風詞韻中的冬至,都是歲月時光的一抹云霞。臘梅開處,歲月靜好。傳統佳節,值得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