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
阻則窮,通則富,交通是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在許多偏遠地區,一座大山、一條大河就足以阻斷發展機遇;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致富大門。行走瀾滄江,沿途豐富多樣的風光讓人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條條蜿蜒的大道小路更令人感到震撼。在雪域高原筑路,不僅面臨工期短、高寒缺氧、生態脆弱等不利條件,還要應對復雜地形地質和氣候條件帶來的技術難題、高昂成本,難度可想而知??v貫青海、西藏和云南,一路多次橫跨瀾滄江的214國道,就是連接三地的重要通道和紐帶。
改善交通現狀,不僅要打通大動脈,也要暢通微循環。農村交通如同毛細血管,是關系群眾出行的“最先一公里”。近年來,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契機,瀾滄江沿江各地積極新建、改造道路,加強對農村公路的運營、管護力度。車行214國道,一路能見到許多小道與之相連,不少地方的公路一直修到村口。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的鄉村公路,讓“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的夢想照進現實。
道路通,百業興。西藏昌都,國道214沿線的吉塘鎮依托有利地理區位,打造集溫泉度假、生態農林、民俗體驗等為一體的休閑旅游特色小鎮,吸引了許多游客,老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從青海囊謙縣大橋村,到西藏左貢縣東壩鄉,再到西藏芒康縣如美鎮,培育特色產業、發展鄉村旅游,通達的交通不可或缺。事實證明,一條好路不僅能給一地帶去人氣,更能帶去財氣,源源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動能。
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需要。錨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續發揚“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風暴強意志更強,海拔高追求更高”的優良傳統,就能在雪域高原鋪就更多幸福路,讓各族群眾更好地共享發展成果。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