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霜
毋庸置疑,兒童節是童年記憶重要的節點之一。這個節日,裝著童年最大的繁華。想到和兒童節有關的一切,我心里便涌起許多柔情。那些趣事化作一個個泡泡,從記憶深處“咕嘟咕嘟”冒出,讓時光變得浪漫起來。
提起兒童節,最先浮現的記憶和失落有關。節前一個多月,老師就開始選同學排練歌舞節目。我多么渴望被選上,可是一次也沒有。那時,父母不在身邊,我沒有錢買演出衣服,沒有出眾的長相,甚至臉蛋也是黑乎乎的,這樣的我怎么會被選去排練節目呢。我很羨慕被選上的同學,放學后趴在窗口悄悄看她們排練。那樣輕盈的舞姿,那樣可愛的隊形著實吸引我,一邊看,一邊在窗外默默比劃著,心里說不出的酸楚。這樣微妙的感覺隨著偷看排練一天天加深,卻很快在兒童節當天被沖淡。
我平時的零花錢只有五毛,六一那天卻以過節的名義找爺爺多要五毛。接過爺爺給的一塊錢,我欣喜若狂,這簡直是一筆“巨款”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帶上“巨款”便向學校奔去。過節這天,學校門口聚集了許多小販,賣包子、洋芋片串串、米豆腐等吃食,以及玩具,十分熱鬧。通常是領導講完話后開始文藝匯演,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同學們在臺上唱著、跳著,我在臺下鼓掌、羨慕,未能演出的失落感被眼前的精彩表演一掃而空。
最期待的是頒獎環節,因為每年兒童節那天我都能領到獎狀。有時是“優秀少先隊員”,有時是“三好學生”,有時是“優秀班干部”,獎品則有筆記本或者圓珠筆等。“宋雨霜”三個字被念出后,我輕快地走上去,那么自豪地站在領獎臺上,接受全場的掌聲。我多想爸爸媽媽也在臺下呀,有他們注視的目光,榮譽帶來的幸福感會加倍的。要是爺爺奶奶能來,看我站在領獎臺上也好。然而只是空想,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爺爺奶奶在地里干活,他們不能陪我共度兒童節。
我站在領獎臺上,敬禮后接過獎狀和獎品,臉上笑著,心里深處卻充滿一種淡淡的失意。畢竟是孩子,失意之感很快被熱鬧的場景覆蓋。我把獎狀放回教室書包里,繼續和伙伴穿梭在校園里,打鬧玩耍,自由聊天,分享零食。那時的一塊錢很值錢,能買許多零食,如辣條、汽水、泡泡糖、方便面等。你給我一塊餅干,我給你一顆泡泡糖,就這樣度過快樂的節日時光。回到家放下書包,我取出獎狀貼到飯廳的墻上。日子久了,一面獎狀墻經常得到鄰居的夸贊。
有時學校也請外面的人來表演節目,我最難忘的是三年級那年看的魔術表演。那是我第一次看魔術表演,也是第一次體會到什么叫神奇無比。身著燕尾服的演員中等身材,較為清瘦。舞臺上的他手腳靈巧,變化多端。他從帽子里唰地變出撲騰的白鴿,又從嘴里扯出連綿不斷的彩線,最后把燙壞一個洞的帽子還原如初。多么神奇,多么有趣,多么富有魔力的表演!天哪,看得我目瞪口呆。那個懵懂的女童被驚艷到張大嘴巴的樣子,至今記憶猶新。
兒童節一年一年地過著,吃零食,看表演,歡喜如故。到了六年級,我依然沒能登上舞臺去表演節目。慶幸的是,我因為語文成績優異被老師選入臺詞小組。能夠為文藝表演寫主持詞,這也是多么大的榮耀啊,我字斟句酌,認真準備著。表演那天,我聽著主持人念著臺詞,念到我寫的那些語句,成就感油然而生。
兒童節隨著小學時代的落幕而結束了。進城后,作為初中生的我不再過兒童節。初一初二時,我幻想著要是能過兒童節就好了。到了初三,我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進入少年時代了。漸漸地,兒童節變為一種回憶,提到兒童節便進入一種柔性濾鏡的狀態,如此天真,如此純美。
兒童節里的失落與滿足,純真與驚奇,都潛藏在舊時光里。往事如斯,兒童節的記憶如一個亮晶晶的泡泡。泡泡化作歲月的眼眸,讓我看見更遠的未來,也看見舊時的自己。如眸的泡泡,在陽光下輕盈飛舞,閃爍光芒,永遠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