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徐朝政 文/圖)開車行駛在黔江區馮家街道寨子社區的通村路上,放眼望去,阿蓬江碧波蕩漾,兩岸青山如畫(如圖)。近年來,黔江區把鄉村旅游公路修到村寨和農戶家門口,一條條通村路猶如綠色的走廊,帶動沿線鄉村旅游經濟發展,幫助農民吃上“旅游飯”,實現了經濟增收。
日前,記者從黔江區交通部門獲悉,黔江將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筑牢武陵山重要生態屏障,持續加強交通節能低碳和環境污染防治、綠色生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有力助推碳達峰、碳中和,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建設生態綠色交通設施。落實國土綠化行動,以國省縣道為依托,持續開展綠化整治行動,推動建設“美麗公路”,打造渝東南綠色公路景觀走廊,建設武陵山美麗綠色交通廊道,實施國省縣道公路綠化工程929公里。推動高速公路綠色服務區升級改造,高標準打造高速公路服務區示范工程。數據顯示,黔江區30個街道、鄉、鎮和219個村(社區)全部通了柏油路和水泥路,發展農家樂、民宿等800余家,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持續推進交通生態修復。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新建交通基礎設施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準入規定。針對早期建設不能滿足生態保護要求的交通基礎設施,推進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無害化穿(跨)越生態脆弱區、敏感區。完善生態環境敏感路段跨河橋梁排水設施。建設阿蓬江魚類洄游通道、魚類增殖放流站。
深化交通節能低碳和污染防治。大力推廣新能源運輸裝備,強化交通流域路域污染治理,構建綠色出行體系,強化碳減排工作,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心城區更新新能源公交車約60輛,建設充電基礎設施100處。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更新。加快淘汰老舊運輸船舶、非標準化船舶。推進船舶污染物貯存或處理設施改造,推進船舶污染物接收與處置船岸有效銜接,努力實現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面實施車輛排放檢驗與維護(I/M)制度,嚴格規范維修作業廢氣、廢液、固廢和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在黔江建設大型鈑噴中心全市示范點。強化交通碳減排工作。大力開展黔江交通運輸領域碳達峰、大氣污染排放和碳排放協同治理機制研究,推動營運車船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率下降4%。探索建立差異化收費、碳積分政策,鼓勵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核查等市場機制在黔江交通行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