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產后17天,突然一下就發現腳不能落地,腳一著地,下半身就疼痛難忍,幾乎無法行走,但是到你們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做了一天針灸,第二天就感覺癥狀明顯好轉,治療不到一周,我就快要痊愈了,中醫科的醫生醫術精湛,工作認真負責,下針又快又準,我現在基本不疼了,十分感謝中醫科的醫生。”7月25日,黔江區馮家街道居民張先生(化名)帶著自己產后的妻子王女士(化名)來到區婦幼保健院中醫科,送來了一面印有“銀針神韻醫術精 關愛病患暖人心”的錦旗,衷心感謝該院中醫科全體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悉心照護。
患者感恩送錦旗
據了解,王女士產后出現腰痛伴右下肢酸脹麻木,疼痛從腰部放散至大腿后側及外側,彎腰、翻身、久坐、久行后均出現疼痛加重現象,影響日常活動,于是王女士家人趕忙將其送至區婦幼保健院中醫科治療。經過該科醫生檢查后,發現王女士是梨狀肌綜合征,經過針灸、中藥封包、中藥內服及手法推拿等一系列治療后,王女士的狀況大有改善,一周后可自行行走。
據該院中醫科醫師許淑蘋介紹,產后腰痛是中醫科常見病種,一般與生理性缺鈣、產后子宮復舊欠佳、喂奶姿勢不當、腰部受涼、腰椎彎曲、骨盆傾斜等有關,一般來講,除某些器質性原因引起的腰痛,大部分產后腰痛尋求傳統中醫的治療更為合適,生小孩后出現腰背疼痛,很多人認為產后腰痛跟麻醉有關,其實麻醉使用的腰部穿刺和產后腰痛沒有直接關系,是因為懷孕造成脊柱生理彎度改變,分娩后骨盆韌帶在一段時間內尚處于松弛狀態,所以產婦容易出現產后腰痛。
中醫稱這種情況為產后痹癥,如果出現產后腰痛,可適當腰部按摩、熱敷,如不能緩解,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中醫會根據患者情況辨證開具中藥,同時可以結合艾灸、針刺、拔罐、中藥封包等中醫適宜技術進行治療,以在內補氣血、益腎精、強筋骨,在外疏通局部阻滯之經絡活血止痛。
許淑蘋說,產婦切莫盲目應用口服止痛藥或祛風濕類止痛藥膏,如此于產后身體的恢復弊大于利。( 記者 黃敏 文/圖)
相關鏈接:【預防建議】
1.不宜穿高跟鞋,以免加重骨盆的前傾,影響骼骨的血液供應。
2.注意避免久坐,避免蹺二郎腿等不良姿勢,避免彎腰抱起重物。
3.新產后注意休息及保暖,避免頭、腰、關節等部位直接吹冷風,產后勿過早接觸冷水,穿超短裙露臍裝等。
4.飲食上注意營養,葷素搭配均衡。加強鈣元素的攝入,適當地外出活動增強日光照射促進鈣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