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爽
第一次見到欒樹,是周末回老家帶著孩子陪母親一起去公園玩的時候發現的,我和母親帶著孩子慢慢往回走,被幾棵漂亮的樹吸引了,確切地說,是被樹上結的一種東西吸引了:三瓣酒紅色薄如蟬翼的果皮圍成三棱形,前端還小心翼翼地開著個口,像個燈籠、像個鈴鐺,也像縮小版的楊桃。從沒見過這種樹,也不知道這一個個的小燈籠是它的花呢還是它的果,我和孩子在樹下撿了幾個,拿回家準備做樹葉貼畫。
回來后,和老爸說了這種奇特的花樹,沒想到,他竟然認識,說是叫欒樹。我們撿的是它的果實,是蒴果……自此,我才知道它真正的名字——欒樹。
欒樹其實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樹木,在春季的時候,它的葉子多是紅色,夏季的時候開滿黃花,秋季的時候葉子會變黃,并長有紫紅色的燈籠狀的果實。每個季節,都有不一樣的觀賞特點。現在這個季節是它最漂亮的時候,枝頭的花還沒完全凋謝,有的酒紅色的果實已經長了出來,有花有果,黃綠紅相間,煞是好看。
欒樹的花,小小的,很艷的黃,開滿枝頭,雖然聞不到花香,倒是有很多蜜蜂在奔忙,花蕊里一定有很甜的蜜吧?我的猜想不虛,前些天去城里買蜂蜜,據養蜂人說,現在的蜜大多就是欒花蜜,臨走熱情的大媽還給我們每個人割了點蜂膠。窗外的欒花紛紛揚揚地落著,如果把車停在路邊,第二天,你會發現愛車成了名副其實的“花車”,讓人不忍挪動。曾經在賈魯河堤壩風景帶見到欒花落了一地的碎金,而環衛工人在清掃大片的落花,看著那小小的黃花在掃帚下翻滾,最終竟然要和骯臟的垃圾為伍,不禁有些不忍!可又一想,不掃又怎么辦呢?畢竟這世間如黛玉一般才情和心境的人寥寥無幾啊!迎著瑟瑟秋風上班去,路兩旁的欒花也在輕輕地飄落著,一路落英繽紛!那種凄清的美讓人心動也讓人回味。
再過些日子,我知道,欒樹蒴果就會變成褐色。其實,它的果實整個生長過程顏色多變就像魔術師,剛結的蒴果淺綠和粉紅漸變交映,隨后變成深淺不同的酒紅,在陽光下搖曳著醉人的色彩,遠看似花,近看是果,好似紅燈籠。所以,當初我才不能確定它是花還是果。幾場秋風洗禮后,紅色才漸漸沉淀為溫和內斂的褐色。臺灣美學家蔣勛在《此時眾生》里也寫過欒樹,他說普通植物大多是花兒極盡嬌艷誘惑之能事,果實則像懷孕了的婦人般安靜滿足,仿佛所有的激情騷動都平靜了下來,然而像欒樹這樣的植物則相反,它的花兒是害羞謙遜的,果實卻艷紅一片,如火般熾熱,它所有的力量和美貌都在彰顯著孕育的喜悅。這正是欒樹異于他樹的地方,這也是它的驚艷所在。其實欒樹還是一種能凈化污染的樹種,尤其是在工業污染區養殖,綠化效果很好。而且欒樹對溫度的適應性也很強的,零下20多度都是可以忍耐的。所以這也正是大部分的行道樹都是欒樹的原因。
蕭瑟的秋風里大部分的樹木繁華落盡,欒樹卻撐起了別樣的天空,蔥蘢綠葉上,密密麻麻的黃花一片金黃,絢麗的蒴果像無數的小鈴鐺,鵝黃、嫩青與酒紅相間,異樣美麗!
其實人也應該學學欒樹,趁著秋風正爽,何不開一樹燦爛的花,結滿樹絢麗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