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參與文旅美城重點項目規劃建設視察,所感所思結晶于“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這句話。之所以有此感,是因為鄉風鄉情鄉愁滋養著本土味體驗感,是我心中的眷戀,也是游人眼中的動人內核,真正的走心煙火氣。
在濯水,毫不夸張地說,一碗濯水綠豆粉盛滿黔江人的煙火氣,彌漫著家的味道,承載著游子的鄉愁。逢年過節水豆豉沾綠豆粉戀起童年美食記憶,與遠在成都的同學溝通時其唯一囑托就是捎點綠豆粉解饞,能夠想象不食不甘的狀態。現在古鎮制作綠豆粉的店鋪很多,但用老式鐵鍋手工釀制的較少了,雖技藝相同,終覺味不及老式鐵鍋。當然,濯水綠豆粉是良心粉,敬畏之心如同石磨磨出的漿汁純透、漿斗畫出的人生螺旋般工整。
濯水繁忙的景象,寫在竹筏悠悠飄逸,水上自行車星星點點,快艇飛快掠過,以及水上樂園的歡聲笑語錯季在耳邊回響,岸邊小火車靜待你我的歸期。水為媒,水之韻,人隨水而動,心激水而揚,沉迷其中。心中頓生一悟,好玩法好比粘合劑,把美景和心境牢牢地融在一起,都說濯水古鎮比以前耐看好耍。
聽介紹,濯水古鎮空閑之地又規劃上項目,令人興奮、浮想聯翩。
前不久,就武陵水岸樹種更換,曾私下絮叨,還是保留一小段植柳樹,或許萬柳堤印跡不會丟失,進而滋生的涓涓文化細流輕柔心靈。
忽生幻想,零星的柿子樹飄落阿蓬江、蒲花河兩岸,秋柿紅透紅燈籠般點燃眼眸,白里透紅的桐子花趁春的挽留一簇簇擁著夾雜桐油香開遍平壩和山坡,或偶見幾顆挺拔的棬子樹閃耀其間,似乎聞到升騰黃色棬子蜜的幽香,一幅本土鄉土畫,連甘家壩的柑橘都會羞澀。這置于腦中的記憶元素,也會打動別人,這不是江南水鄉,而是武陵山韻。
思緒定格正陽桐坪。桐坪片區城鄉融合發展項目規劃很接地氣,處處以人為本,既能彌補新城文體功能的不足,又能培育一批打卡點,項目為景,景為人建。
未來這里,徜徉體育、文化及藝術中心,鍛煉身體,以文養性;漫步水上體育公園,城市客廳的自豪感再次萌動;入駐文體孵化園、正陽創業孵化基地,優質平臺助力理想插上翅膀而夢成真;停車人民公園便捷貼心,有家的熱度。這是一座溫暖之地,更是一座文化城,讓可期盼的煙火氣持續升溫。
心停峽谷城。回音坪傳遞美好祝愿,與飛升巖壁的觀音像隔峽深情相望,峽谷城越發充滿人情味,讓人心平和樂滋。心靜思飛,越峽落觀景樓,與文峰塔相映成趣,老城新城盡收眼底,又可觀黔江河繞山入阿蓬江,實乃登高望遠之佳處。
黔江古十二景酉陽山夕照添新姿,觀景樓金光燦燦,猶如寶石閃亮正陽山山脊,光彩奪目。以樓為要,融入長生文化,規劃的正陽圣境項目更讓人心神俱動,如癡如醉。
此刻居高臨風想到許多,特別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令人仰慕,常說見賢思齊,從小事做起,品味、珍惜、培育煙火氣,把善養浩然之氣始于足下。
一碗粉,有美味、有親情、有敬畏,煙火氣平實而真實。
一座樓,可觀美景、可言心志,煙火氣濃郁而厚重。
一個個規劃和項目,根植鄉土,順心如意,群眾的期盼、文化的意蘊,煙火氣的點燃和升華,走心就更有底蘊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