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蓬江周邊水域環境。
“每天的生活垃圾都有人在收運,村居環境得到改善,夏天都聞不到刺鼻的臭味。”近日,記者在黔江區阿蓬江鎮高磧社區看見,村民謝行正把家里的生活垃圾裝袋放在公路邊的垃圾箱里,等著清潔工人的清運。
近年來,黔江區著力規范農村污水和垃圾處理,打造宜居宜游環境。在污水處理方面:以村民為單位,實施了202個村(社區)的環境連片整治,合理布局污水管網,收集污水集中處理,消除了農村黑臭水體,改變了農村污水橫流現象。在垃圾處理方面:按照“戶分類、村(社區)收集、鄉鎮街道轉運、區處理”處置模式,對阿蓬江、水田等24個鄉鎮新增配置垃圾箱、塑料垃圾桶等,全面提升宜居鄉村水平。
下一步,黔江區將繼續加強農業農村污水、垃圾治理。成片推進村莊清潔行動,科學布局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新改建垃圾中轉站、配齊垃圾箱體(收容器)、垃圾運輸車等設施設備,在30個鄉鎮街道清理清運房前屋后農村生活垃圾,推行“戶集、村收、鄉鎮轉運、區域處理”模式,實行常態化生活垃圾清掃收集、運輸處置。堅持“發動群眾,共建共治”,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系列活動,以農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實現一村一景、一院一畫,鄉村處處綻放新顏。
以農村常住人口200戶(500人)的人口集聚區、小南海鎮、濯水鎮等鄉村旅游集中區域為重點,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推進實施阿蓬江沿線62.6平方公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到2028年,阿蓬江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達100%。持續推進養殖污染防治,嚴格執行畜禽養殖“三區”管理規定,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和畜禽糞污治理,到2028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加快武陵山區特色漁業區建設,在濯水、阿蓬江等鄉鎮(街道)實施池塘生態化改造和稻漁規范化建設,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池塘環保健康養殖、水庫生態養殖和大水面漁業增殖。深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以獼猴桃、水稻等特色農作物以及太極、阿蓬江等農業示范基地為重點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記者 徐朝政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