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田丹 文/圖)10月25日,記者從黔江區中塘小學獲悉,近年來,該校在承認隨班就讀生的個體差異基礎上,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對隨班就讀生區別對待,不僅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方面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也圓了不少殘疾兒童的讀書夢。
石瓊給特殊兒童單獨輔導
隨班就讀是指特殊兒童在普通教育機構中和普通兒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種教育形式。據介紹,隨班就讀是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途徑,目前,重慶市殘疾兒童、少年入學主要以特殊學校為主,像中塘小學這樣一個學校有10余名隨班就讀兒童的學校并不多見。
“我們學校現有11名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雖然他們在智力水平、自理能力等各方面都與普通學生有差異,但作為學校的一份子,我們絕不會放棄他們任何一個人,而是盡最大努力讓他們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該校校長、黨支部書記敖登富告訴記者,“為了最大程度地幫助這些孩子融入、適應學校學習生活,學校構建了以教師為主體,學校各部門共同參與的教育團隊;同時,精選業務水平高,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和恒心的教師擔任隨班就讀學生的班主任,給予他們最好的關懷。”
今年51歲的石瓊老師所任教的班級有2名隨班就讀的孩子,小李(化名)是其中一名,他們無法用長句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愛與同學們一起玩、控制情緒能力較弱……這些都是他們的顯著特征。為了讓小李能夠融入學校學習生活,作為班主任的石瓊傾注了不少心血,安排助學小伙伴陪伴其一起學習、玩耍,利用課余時間教其認字補習……如今,小李不僅適應了學校的學習生活,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較大突破。
一位女孩坐在課桌前和同學們開心地聊著天,不時有孩子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拿出來給女孩分享,這是當日記者在石瓊所任教的六年級教室看到的溫馨一幕。“那個孩子就是小李,是2021年的時候來我們班的,別看她現在能和同學們正常交流,剛來的時候連話都說不利索,日常生活也沒法自理。”班主任石瓊老師告訴記者,“她是先天性智力二級殘疾,父親離世后一直跟隨大伯一起生活。來學校的時候連梳頭、洗澡這些事情都做不來,是我和班上的女同學輪流教了她近兩個月才勉強可以生活自理。”
誠如敖登富校長所說,給予隨班就讀孩子最好的關懷他們一直在行動。“小李每周都是周一的時候由學校的老師開車上門接走,周五放學以后又把她送回家,不說別的,這兩年小李身上穿的衣服大多是學校老師給她的,她現在也知道把自己收拾得很清爽了。我們都打心底里感謝學校老師對她的關愛和呵護,讓她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上學讀書。”小李的哥哥在電話里高興地告訴記者。
目前隨班就讀讓黔江區大量學習能力較好的特殊兒童,隨之進入了普通中小學班級就讀,在幫他們圓了上學夢的同時,也極大促進了殘疾兒童的心智健康成長,加快了他們與普通兒童少年的融合程度,幫助他們提前適應了正常的生活、學習環境,有力助推了全區新時代特殊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