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田丹 文/圖)眼下正值秋冬種的關鍵時期,在黔江區,16萬畝冬油菜進入移栽高峰期。
11月9日,記者在黔江區阿蓬江鎮大坪村看到,連片的油菜地里,村民們正忙著搶抓晴好天氣開廂起壟、放苗培土,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如圖)。不一會兒,一株株冬油菜苗便整齊地點綴在田壟上,冬油菜及時移栽也為明年糧油豐收打牢了基礎。
“今年大坪村計劃種植冬油菜1500畝,在村集體帶動下,移栽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大坪村村干部鄒秋益告訴記者,“現在正是油菜移栽的關鍵時期,如果移栽不及時,會造成油菜長勢不好,根系不發達,直接影響到來年油菜籽的產量。”
據介紹,油菜的種植面積和質量,直接關系到明年的糧油產量。今年秋冬種期間,黔江區選育了出油率高的油菜品種,積極推廣“油菜+大豆”“油菜+玉米”“油菜+水稻”輪作模式,利用冬季閑置土地擴種冬油菜。我區農業部門不僅出臺了多項獎補政策,還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發放種植補貼。
據阿蓬江鎮副鎮長彭閑介紹,當地對于實施稻油輪作20畝以上的,給予每畝200元左右的補助。今年,全鎮計劃種植油菜1萬畝,預計油菜籽產量1500余噸,產值在1000余萬元,將有效帶動3000余戶群眾通過務工或土地流轉,實現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這幾天,我們村每天要組織30多個人來移栽油菜,準備在一周之內把它移栽完。油菜在5月份收獲后,還要輪作玉米和大豆,確保土地始終不閑置,從而增加村集體的收益。”大坪村產業指導員謝慧高興地告訴記者。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作為主要糧油作物,今年,黔江區冬油菜種植面積達到16萬畝,比去年增加1萬多畝,除了用于榨油,還可以采摘菜苔,作為蔬菜上市銷售。目前,冬油菜移栽面積已超過80%,整個移栽工作將在11月中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