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書記,我家住房外接下水道被堵塞,污水長期從廁所的便槽里涌出流進其他房間里,希望得到你們的解決幫助!”1月9日上午,黔江區城東街道石城社區居民陳華香,急匆匆走進社區黨委副書記吳興健的辦公室反映情況。
吳興健(左一)對居民陳華香反映的情況進行登記
“你先登個記,然后我們到現場去看看再作決定。”身為石城社區黨委副書記、黔江區優秀共產黨員、區人大代表的吳興健對陳華香說。
吳興健將陳華香反映的情況進行登記后,立即與社區黨委書記田發銘、網格員黃慕伊一起,前往陳華香居住的民主街回遷房二棟一樓,查看被油污垃圾等堵塞的下水道,現場作出解決方案,采取以居民自治的方式,共同出資疏通下水道,于當天下午請來工人對下水道進行清理。
民生無小事
一枝一葉總關情
“居民反映的每一個層面的小細節,都不是小事,我們要盡力為他們排憂解難,確保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這就是吳興健常說的“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吳興健200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黔江區第四屆、第五屆人大代表。今年51歲的她,在社區工作了15年,先后被黔江區、城東街道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身上肩負著三重使命的她,將社區工作與人大代表身份相結合,重點致力于如何更好為社區居民服好務,實實在在為居民排憂解難,努力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神圣承諾。
石城社區位于黔江老城區,老舊小區和棄管小區多,加上人口稠密,社情復雜,基礎設施差,治理難度大。為了及時掌握轄區社情第一手情況,了解群眾所思所盼,吳興健堅持以群眾為中心,將服務群眾作為自己履職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與社區干部一道,時常穿梭在背街小巷,深入群眾,了解問題,聽取民聲,解決難題。特別是在聽取轄區離退休干部、老黨員、志愿者、居民代表及社會熱心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將搜集整理的材料,帶到人代會、主任接待日、代表小組座談等活動中,先后提出的育才路車輛亂停亂放整治、新華小學周邊道路安全整治、城鄉糧站小區外新華大道雨污整治等建議,均得到有關部門和街道辦事處的重視,并得到辦理落實,受到轄區群眾的好評。
化解難題
當好為民解憂的“勤務員”
老舊小區,猶如一臺廢舊的機器,隔三差五就會出現各種故障,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
今年春節上班第一天,吳興健就接到位于太平崗回遷房小區居民電話,反映小區一單元樓內排水管破損,化糞池溢滿,導致大量殘污穢物灌入家中,希望及時給予處理。
接到電話后,吳興健立即與社區干部前往了解情況,因小區化糞池設置在居民樓后面,長期無人疏通,導致下水管道出現堵塞及化糞池溢滿情況,由于小區沒有物業和業委會,按以往慣例,遇到管網破損堵塞問題,均由社區向街道爭取資金安排整治,但這種方式治標不治本,長此以往,居民形成等、靠、要思想,同時也給社區工作和街道財力帶來巨大壓力。
為了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吳興健與社區班子成員、網格員,多方聽取意見,召開居民議事會和社區兩委會,最終商定出由小區業主自籌資金整治的辦法。并由她牽頭組織樓棟居民召開座談會,對不能親自參會的利用建立微信群相互溝通后,商討出每戶出資100元,由小區居民共同進行市場詢價,確定整治解決方案。為了保證整治質量,吳興健還組織居民推選出熱心的居民代表,由社區和居民代表共同監管整治過程和竣工驗收,驗收合格簽訂質保協議書后將費用支付施工隊伍,并將整治費用收支明細在小區統一公示,接受居民監督。最終經過專業人員2天的整治,小區內又恢復了干凈整潔的環境。
出實招
做小區自治的推動者
隨著建設年代久遠,轄區內現有老舊棄管小區13個,物業問題越來越多,今天老張家下水道堵塞,明天老李家排水管破損等,形成縈繞在群眾心頭的“頑疾”,居民怨聲很大。
作為一名區人大代表和基層社區干部,到現場查驗情況,到居民家中了解問題并幫助研究解決辦法,成為吳興健日常工作的家常便飯。如何更好地推進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切實從根源上改善老舊棄管小區居住環境,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個想法在她腦海里浮出水面。
有了太平崗回遷房小區的成功經驗,吳興健通過多次深入走訪調研、廣泛聽取意見、線上學習借鑒等,結合工作實際和居民所需,提出在轄區全面探索開展小區業主自治模式,把涉及業主利益的事都交給業主,讓業主自己議、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充分發揚民主和自治。這一提議破解了社區兜底管理老舊小區的難題,得到社區兩委的一致贊同。
近年來,在吳興健和社區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通過積極走訪宣傳,引導小區業主轉變等、靠、要的觀念,讓大家樹立起“樓棟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理念,用自治方式整治老舊小區環境,小區業主逐漸嘗到了自治甜頭,共同參與小區自治意識不斷提升。目前已在6個老舊小區建立了自治管理模式,接待居民訴求20余起,處理解決了困擾小區居民的難題10余個,轄區棄管小區的管理和環境日趨良好,也減輕了社區工作和街道財政壓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得到小區居民的普遍認可。
在工作中,吳興健始終堅守“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的為民信念,始終把辦好群眾的操心事、煩惱事,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在履職中的最大追求。在城市社區崗位上,重點圍繞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領域,傾聽群眾呼聲,掌握群眾訴求,當好群眾的貼心人、知心人,用實際行動,把“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踐行到代表履職工作中,落實到民生實事里,為社區治理賦能注入新動力,進一步激活了社區治理“神經末梢”,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和人大代表的風采。
(記者 李詩素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