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現代化新黔江建設貢獻教育力量
——2023年黔江區教育系統工作綜述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部署教育系統安全穩定工作
這一年,黔江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和建設教育強國的動員令,認真貫徹全國、全市教育工作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區委、區政府“教育優先、質量領先”工作要求,錨定“高質量、強集散、建高地”發展目標,深化“黨建作統領、質量為核心、安全是前提、創新展特色”工作思路,不斷鞏固和增強教育發展向好態勢,推動區域教育高地建設取得新成效。
高位推動 系統謀劃
謀好“四城建設 教育何為”新課題
安排部署2023年秋季學期教育工作
“我們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黨的二十大報告擲地有聲,黔江區不折不扣抓好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靠前指揮、高位推動、系統謀劃,堅決做到“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重慶見行動,黔江抓落實”,推動全區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區委書記徐江多次調研全區教育工作、走訪一線教職工、關心支持教育發展,對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渝東南教育中心建設等工作,作了系統謀劃、全篇布局;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周恩海多次召開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對全區教育工作進行系統安排部署。先后出臺《深入推進黔江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支持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舉措》等政策舉措,將教育工作放在區委、區政府的戰略部署中去安排,認真謀劃“四城建設、教育何為”新課題,推動“高質量、強集散、建高地”目標加速落地。
一年來,黔江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充分發揮教育在“四城建設”中的集散作用,扎實推進立德樹人工程、教育質效提升工程、教育布局優化工程、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通過筑牢底板、培育長板、補齊短板,一體推動學前教育示范行動、義務教育提質行動、高中教育破局行動、職業教育領先行動,全面建設集“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于一體的渝東南教育中心。
慶祝教師節
當前,黔江建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國家級首批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區、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區、重慶市社區教育示范區。全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19所,學生12.38萬人,其中,區外來黔就讀學生超過3.2萬人,占比超過25%,為渝東南最高,教育已然成為黔江“強集散”的一面鮮明旗幟。
開拓創新 真抓實干
答好“教育優先 質量優先”新答卷
教育發展水平體現著一座城市發展的軟實力,更是一座城市加速發展的內生動力。一年來,全區教育系統堅持“教育優先、質量優先”理念,聚焦黨建引領、五育融合、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改革、基礎建設、安全穩定等工作全線發力,推動教育系統思想更加統一、目標更加堅定、改革更加深入、成效更加凸顯。
持續加大教研投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深入開展教學指導,舉辦中高考復習備考、專題調研、聽評課、微講座等各類活動近500場次。扎實開展教研活動,承辦全市及區域教研活動8次。獲市級優質課一等獎6個,論文、案例、作業設計等獲市級獎勵351篇。基礎教育立項市級規劃課題9個,高中發展促進計劃8個,結題15個。職業教育授權知識產權38項,轉化實用新型專利1項,立項課題78項。累計承擔市級課題(項目)數量渝東南第一。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實現渝東南“零”的突破。
武陵中小學
推進隊伍“引育擴容”,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扎實推進鑄魂、提升、領航、卓越、曙光“五大工程”,全面優化教師結構,通過英才計劃、考核招聘等方式,引進高中階段學校高層次人才22人,新招聘教師60人,區外遴選18人。開展各項培訓1.1萬人次,牽頭實施的黔彭武教師研修共同體項目獲評“國培計劃”優秀案例。新增正高級教師4人、國家級名校長培養對象1人、教育部中小學領軍教師培養對象1人、市級骨干校長1人、市級中高級雙師型教師22人、市區級名師工作室5個,獲評重慶市新時代好老師和好校長3人,1人代表重慶在全國作優秀特崗教師巡回報告。
“五育并舉”深入推進,育人成效不斷提升。
圍繞育人根本,優化頂層設計,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有機融合,一年以來,全區教育系統師生獲市級以上德育獎勵693人次,獲評重慶市“新時代好少年”2人。6名學生入選跆拳道國家隊并在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斬獲1金(重慶首金)3銀,獲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健身操二等獎,跳繩隊獲國際比賽銀牌、全國聯賽15金3銀,口琴隊參加亞太口琴藝術節獲冠軍6人、季軍4人,22名學生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強化科技教育,師生參加市級以上科技競賽活動獲獎35人次。國、市級職業技能大賽獲獎129個,其中一等獎17個。
一年來,全區教育系統強基礎、補短板、優布局,學前教育普惠提質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整體發力、普通高中育人質量強勢躍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持續領跑、其他教育協調發展有效拓展,推動各學段教學全面提質升級。
中小學生田徑會
蹄疾步穩 靶向發力
寫好“服務社會 助推發展”新解法
教育,對國家而言是“國之大者”,對黔江而言是“發展大計”,對老百姓而言是“人生大事”。多年來,黔江教育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社會關心、群眾關切的教育民生工作定向發力,切實提升群眾的教育獲得感,以高質量教育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持續鞏固“雙減”成效。推動課堂革命,做優課后服務,充分發揮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教師、學生參加課后服務占比分別為91.1%、99.1%,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和有需求學生全覆蓋。
教育賦能鄉村振興。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開展“送教上門”服務3000余次,上課6720學時,惠及101名重度、極重度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學生失學輟學動態清零。精準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大學新生入學資助等項目,累計兌現各類國家教育資助8036萬元,惠及學生12.23萬人次。落實農村學校營養改善資金2564萬元,惠及學生2.96萬人;辦理發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4903萬元,惠及學生4658人。
服務地方經濟有力有為。立足區內職業院校等教育資源,堅持以鏈式思維深化職業、就業、創業、產業“四業融合”,專業謀劃緊扣地方特色,人才培養依托市場需求,堅持專業設置立足產業、服務就業、有利創業,大力推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相對接。新增4個招生專業、3個實訓基地,成立2個現代產業學院,立項市級“先進制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項目、建成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開展短期職業技能培訓150場次12000余人次。同時深化產教融合,持續抓好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人才培養、平臺建設的良性互動,著力滿足區域發展需求。
2024年是我區加快落實“十四五”規劃、建成區域教育高地的攻堅之年,是全面貫徹落實教育強國、教育強市戰略部署,加快建設教育強區的起步之年。“區教育系統將緊扣全區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大力實施教育改革集成攻堅行動,進一步推動立德樹人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資源布局、教育治理能力整體躍升,不斷塑造教育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黔江建設提供人才支撐,貢獻教育力量。”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米仁文說。
(記者 蔡肖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