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田丹 文/圖)眼下,進入農忙時節,在氣溫回升的同時,發生強對流天氣的幾率也逐漸增大。記者近日從黔江區相關部門獲悉,為全力減輕強對流天氣對春耕春播的不利影響,黔江區多部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氣象火箭發射器進入射擊待命狀態
3月26日中午,在黔江區水市鎮、鵝池鎮,雙管高射炮和氣象火箭發射器進入射擊待命狀態。就在剛剛,天氣雷達監測到一股強對流天氣正在靠近,當地氣象災害防御指揮部經過緊急會商,決定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據鵝池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嚴熬生介紹:“我們只要發現強對流天氣的跡象,或者是接到氣象預警,會第一時間聯系炮點申請人影作業,確保農作物安全。”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是在適當條件下,對局部大氣施加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等。近段時間,黔江區氣象部門根據強對流天氣發展趨勢,劃定作業范圍,接到指令后,多個人影作業點密切協作,向可能產生冰雹的云團發射防雹彈,因為作業及時,有效阻止了冰雹災害的發生。
區應急管理局防災減災辦工作人員曹伍益告訴記者:“因為強對流天氣臨災預警時間短、破壞性大,需要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醒群眾做好防災、避災、減災工作。必要時,還會進行多次人影作業、加大用彈量,最大限度減少強對流天氣的危害,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鄉鎮炮站接到命令之后,兩分鐘就能完成作業,這幾年的人影作業效果非常明顯。”
當前正值春耕春播的關鍵期,也是雷雨、大風、冰雹和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的多發時段,黔江區氣象和應急管理部門加強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多支人影作業隊伍24小時待命,視天氣情況和空域安全情況,及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把強對流天氣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據了解,利用天氣雷達,掌握強對流天氣的運動軌跡和發展趨勢,使人影作業更加精準,每次作業的保護范圍大概在60平方公里左右。通過有效抑制強對流天氣發展,為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氣象保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