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叢
“布谷——布谷——”陽春三月,城郊田野上、山谷間,布谷鳥叫聲此起彼伏、清亮激昂、渾厚悠長,仿佛深情地呼喚,催促著大地春耕,也喚醒了我的記憶。
小時候,在故鄉(xiāng)壩子,一聽到布谷聲,母親便與村里婦女們一樣,從耳房里抬出收藏多日的水稻種。那些谷種飽滿、碩大,散發(fā)著淡淡的泥土香。那幾天,母親起早貪黑,忙忙碌碌。她將水稻種放在大銻盆里浸泡清洗,再放到陽光下暴曬加溫,接著鋪上草席保溫催芽。等水稻種吹出“鼻子”(冒芽胚),才歡歡喜喜撒到平整、撒滿碎糞渣的秧床上。
見母親整天忙著伺候“谷寶寶”,時常累得伸伸腰,捶捶腰。我心疼地說:“媽媽,不要忙壞,歇歇吧!”母親仍一面忙活,一面笑瞇瞇道:“育秧像讀書,不用心哪行?地誤誤一年,人誤誤一生!”母親的話,我聽得一知半解,可看著她那嚴肅樣,心里多了份肅然。
布谷聲里,父親也沒有片刻空閑。一連多日,他奔忙在村外水田里,驅(qū)趕著水陸兩用的大黃牛,時而扶著犁鏵輕翻泥土,時而踩著木耙平整水田,嘴里發(fā)出“的的呀呀”趕牛聲,混合著四周的牛哞聲、村人的吆喝聲、鳥兒的清唱聲、田間的流水聲,湊成一曲激蕩人心的春耕交響曲。
這火火烈烈的場面,引得我們小孩子也來“打下手”。大家或撈撈浮渣,或糊抹田埂,或喂喂牛草。興致來時,就在水田里一番“泥奔”,弄得渾身泥乎乎、水淋淋,就像一個小泥人。父親見了也不惱,還笑呵呵地夸贊:“這才是咱農(nóng)家娃的本色,嫌臟怕累,日子哪能過得去?勤謹勤謹,衣食把穩(wěn)!”
半個月后,婦女們大顯身手的日子到了。此時,萬畝良田養(yǎng)水到位、爛泥溫軟,水稻秧也躥到了移栽高度。婦女姑娘們一起上陣,大家頭戴草帽,高挽褲腳,一群群、一壟壟,倒退著向前,一面放飛串串歡笑,一面巧手如雞啄碎米,點插出一排排整齊誘人的青綠,引得挑秧的男人們一片喝彩。
人多的活計,無形中也是一種競賽。抑或珍惜春光,好強的婦女們常會來上一番挑戰(zhàn)。一田之內(nèi),田與田之間,挑逗聲聲,你追我趕。贏了,滿臉春風;輸了,毫無失落。因為大家都搶在時光前頭,播下了希望,播下了心安。隔著日子,大伙仿佛看到了金燦燦的秋天,嗅到了醉人的稻谷香。
聽著布谷的催促,帶質(zhì)樸的秉性,多年后,我打拼到了現(xiàn)在的小城,這里遠離故鄉(xiāng),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可因為那份揮之不去的提醒,趕早奔跑的姿態(tài),我很快適應(yīng)了陌生的環(huán)境,找準了人生的位置,抓住了穩(wěn)穩(wěn)的幸福。
如今,又到春天,又聞布谷聲,悠悠天籟,響徹天地,那是春天的呼喚,那是奔跑的號聲,永遠響在我的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