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酉陽自治縣天館鄉天館村2組,有一位蕎面非遺傳承人叫祝玲玲,從小在爺爺奶奶、父親母親耳濡目染下,學得一手蕎面手工制作技藝,從中摸索出很多門道,并將其發揚光大,她也因此獲得酉陽縣第七批蕎面非遺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祝玲玲在制作蕎面
祝玲玲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都是當地有名的大廚師傅,各種土家特色菜肴炒制盡在掌握之中,特別是土家蕎面制作,更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從懂事開始,祝玲玲就經常圍著長輩轉,這里看看,那里摸摸,到初中畢業時,她幾乎完全能夠做蕎面了。
長大后的祝玲玲,經常給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幫廚,也更進一步掌握了蕎面的制作技藝。中學畢業后,祝玲玲前往酉陽縣城一家餐館當服務員,將自己從長輩手中學到的廚藝,用來為家里掙錢,他的廚藝技術,受到餐館老板稱贊。
后來,祝玲玲又到一家國企打工,學習銷售業務。在工作中,她一邊認真向同事學習,一邊努力從書本上尋找答案。在較短的時間內,她很快熟悉了業務,業績不斷上升,她也因此在該企業受到關注。
然而,她在業務水平達到較高的標準后,卻又主動放棄了。“我對蕎面制作特別愛好,自然不會放棄。”祝玲玲說,何不用祖輩傳下來的蕎面制作技藝,自己去開一家蕎面館,并將其發揚光大。
心動不如行動,2023年3月,祝玲玲在酉陽城開了一家土家蕎面館。剛開始,來吃的人不是很多,生意自然不是很好。為了把蕎面生意做大,祝玲玲把自己母親接到蕎面館,由母親親自為她搟蕎面,幾個月后,祝玲玲的蕎面館生意很快紅火起來。
2023年9月,一位來自重慶主城的張先生到酉陽出差,碰巧轉到祝玲玲的蕎面館,吃了一碗臘肉蕎面,吃后贊不絕口,便主動邀請她到主城去開一家蕎面館,并聲稱蕎面生意一定很火爆,祝玲玲卻婉言謝絕了。
2023年12月,祝玲玲被酉陽縣人民政府授予“蕎面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目前,酉陽及周邊開的蕎面館,都是以素蕎面為主,而我則是葷素搭配。”祝玲玲說,素蕎面是以蕎面為主搭配豆花,而她做的蕎面則是搭配土家臘肉或香腸,再配上干豆腐粒和豆花,這樣吃起來特別爽口。
祝玲玲介紹,蕎面配料很重要,蕎面的搟功也離不開。“為了讓顧客吃上味美健康的蕎面,我父母每年在家專門喂了幾頭肥豬,做成臘肉或香腸專供蕎面館使用。”祝玲玲說,由于蕎面館生意好,她還請了3個姐姐在店里幫忙,每月按時發工資。
“我在蕎面館做了一年多了,每月工資3000多元,在店里上班特別開心快樂。”蕎面館員工侯亞琴說,祝玲玲為人厚道,蕎面粉價格是面粉價格的三倍,她賣蕎面的價格比面條還要低,薄利多銷,所以蕎面館每天的生意都紅火。
為了拓展蕎面產業鏈,祝玲玲已計劃今年在老家天館種植蕎麥50畝,目前正在尋找合適的地塊。“蕎麥種植在秋收后進行,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綠色安全環保又營養。”祝玲玲說,這樣既利用了閑置的土地,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祝玲玲表示,很多人愛吃蕎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沖著蕎麥種植綠色環保又營養來的,再加上自家精心制作的配料,現吃現做,就是一道美味了。這就是祝玲玲在蕎面上玩出的“新花樣”。
(通訊員 趙良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