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節氣”去勞動
本報訊(通訊員 陳繼奎 向德芳 羅金菊 文/圖)二十四節氣與我國古代農事和勞動緊密相關,跟著二十四節氣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在自然與人文的融合中學習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也讓勞動教育更具“中國味”。
制作清明茶
連日來,黔江區人民小學開展了系列清明節氣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前,學生們通過上網查資料、采訪老一輩人、同伴互學等方式,了解清明節的來歷、習俗、勞作等,制作的一幅幅思維導圖再現了清明文化的悠遠和厚重。
105名“墨香娃”前往黔江區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森林狼軍事拓展基地,換上軍裝,整齊列隊,開展了以“弘揚烈士精神”為主題的國防教育實踐活動。他們行軍禮、站軍姿、唱軍歌、立正稍息齊步走。經過兩小時的“行規”訓練,儼然成為了一群“墨香”小勇士、“書院”勞動者。
清明節的傳統美食——青團,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吃青團,又叫嘗春,意為品嘗春天的味道,吃過青團才算不負春光。一開始制作青團,學生們個個喜笑顏開,紛紛“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動手實踐起來,采摘、洗凈、切細、揉團、包餡……忙得不亦樂乎。大大的面團在娃娃們的巧手下變成了一個個圓圓的、綠綠的小青團。有的娃娃大膽創意,做出了形態各異的造型,可愛極了。
二十四節氣不僅代表著不同的氣候環境,影響著農事的安排,同樣蘊藏著無限的生命密碼。不同節氣制作不同的好茶,喝不同的茶飲,不僅能滋養身體,還能讓我們感受時令之美。在老師協調下,原珠蘭茶廠廠長高可華親臨現場指導學生手工制作清明茶。
青團、清明茶制作的每一步,都透露著“墨香娃”對傳統的尊重和對勞動技能的探索,體驗著勞動的樂趣和生活的艱辛,感受到了勞動實踐的價值和魅力,也讓他們體會到了合作與分享的重要。
跟著“節氣”去勞動!人民小學巧妙地將二十四節氣與勞動教育相融合,讓學生既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又感受了每個節氣生生不息的更替與按時而作的思想,讓勞動陪伴他們幸福成長,使勞動教育更具中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