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民主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今年來,黔江區城東街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全面探索推行街道居民議事代表會議為抓手,緊扣“議事”這一核心,緊貼民生需求,盯緊議事實效,健全完善基層民主制度體系,扎實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助力街道民生實事項目落地落實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掀開了街道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探索實踐新的一頁。
群眾參與“三方議事”會議
治理老舊小區“頑疾”
民主故事傳四方
“田書記,我們樓棟一樓下水道倒灌上來的污水把我家房子搞得臭氣熏天,都無法正常居住了。找以前的房子主人來維修,他們卻說房子賣了,不該他們管,到底怎么辦哦?”這是城東街道轄區議事代表田發銘在原公安局家屬院走訪時,有居民向他反映的訴求。據了解,城東街道丹興路81號原公安局家屬院,屬于典型的老舊小區。由于小區內房屋多次易主,加上小區沒有物業,導致業主對小區內邊界的認知存在巨大差異,成為了“三不管”地帶。小區居民多次向社區反映下水道倒灌、污水橫流、無人管理等現象,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多次為此組織協調,但方案均不被接受。今年3月,在城東街道第一屆議事代表會議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議事代表田發銘將這一問題形成建議提交,并被列為街道年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
街道議事代表會議是社區居民表達訴求、共商共治、監督評議的平臺,城東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議事就是要把群眾關注最多、呼聲最強、最期待解決的問題及時反映上來。老舊小區居民反映的下水道倒灌問題,十分契合議事原則,街道非常重視,并充分發揮議事代表會議制度作用,積極轉變思路,不再“大包大攬”式為民作主,而是由街道搭臺,人大代表和議事代表牽線,引導居民通過議事協商自主解決問題。為了徹底疏通居民反映的下水管道倒灌“頑疾”,田發銘等議事代表也多方走訪,進家入戶與小區業主戶戶見面,進一步聽取居民意見,同時邀請人大代表和議事代表到社區與居民一道開展議事協商,最終商定由小區業主每戶自籌資金500元,市場詢價請專業清理隊伍對小區內的下水道進行徹底清理的整治方案,整治過程由議事代表和小區居民派代表共同對施工質量進行監管和驗收,整治費用統一進行公示,接受居民監督,經過專業隊伍2天的作業整治,小區又恢復了干凈整潔的環境。
查看小區污水疏通情況
“如今,曾經的‘三不管’邊界下水道疏通了,污水不再倒灌了,衛生死角清理了,鄰里關系融洽了,居民對這一結果也很滿意,同時還樹立起了樓棟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理念。我會借鑒這一案例,繼續提議和推動解決轄區其他類似問題。”議事代表田發銘說。這一過程也生動記錄著從“坐等靠要”到“共治共享”,從“為民作主”到“讓民作主”的轉變,折射著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的生機活力。
轉變民主理念
民主精神落地生根
如何讓民主精神落地生根,發揚光大?城東街道充分發揮代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將推行議事代表會議制度與人大代表“收音壁”+“回音壁”和“三方議事”等工作機制有機結合,搭建平臺,不斷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和健全民主參與機制,推動民生事項“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管”,凝聚民心民意“最大公約數”。
基層民主不只是一句口號,需要實實在在的實踐形式和多樣化渠道。充分用好已有的“三方議事”“收音壁”“回音壁”、街道議事代表會議制度等機制載體,通過定時定點接待群眾、走訪約訪群眾,實現全時段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對問題實現“閉環管理”。做到群眾反映問題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應,著力構建“群眾提”“代表議”“黨委定”“政府干”的新模式,將議事代表會議制度作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通道。
匯民智聚民力
民主故事續寫新篇章
近日,一場推動人大代表建議辦理落實的議事會議在城東街道官壩社區人大代表活動站展開。議事會上,由群眾代表、街道人大代表和議事街道代表、政府部門等組成的“三方議事”會正激烈的展開討論。群眾代表暢談自己的看法,人大代表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議,部門代表發表自己的觀點。現場還有幾位熱心群眾特意趕來,見證了這次會議的全過程。
“這次會議,讓我們看到了公平公正、公開民主。”“不僅擴大了群眾的參與度,增強了群眾的知情權,更保證了議事的規范性、公開性。”多位群眾表示。
如今,城東街道以推行街道議事代表會議制度為突破口,依托“三方議事”“居民議事”等機制載體,暢通街道民意訴求表達渠道,著力在“實”上求突破,從共建共治共享的維度,努力在居民自治實踐中充分聽取民聲,廣泛匯集民智,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解決了一批民生關鍵小事和城市精細治理頑疾,以久久為功之力書寫基層治理新畫卷,全力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
(記者 黃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