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強,2014年1月參加公安工作,黔江區公安局黑溪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他先后榮獲個人嘉獎1次,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等榮譽稱號。從事社區警務工作以來,他扎根社區、辛勤耕耘,在平凡崗位上抒寫著責任和擔當,用真情付出贏得了轄區群眾的信賴和支持,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錚錚誓言。近日,記者采訪了他。
李永強(右二)與同事一起入戶走訪
警務室建在群眾“家門口”
作為一名社區民警,李永強深知,只有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怎么樣才能為社區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呢?他曾一直思考著這個問題。
由于黑溪鎮白合社區距離黑溪派出所較遠,為了更好的服務群眾,2023年3月,黔江首個以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務室“永強警務室”在黑溪鎮白合社區成立,把警務室建到了群眾、企業的“家門口”,統籌部門、基層、社會等力量入駐,為群眾、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一年以來,李永強與派出所同事們一起,以“永強警務室”為站點,入戶走訪住戶5000余戶,并發動社區力量,創新“一標三實”工作方法,更新出租房屋150余戶、居住人員2000余人,清理實有單位600余家,并根據一標三實基礎信息采集工作破獲各類案件20余件,為群眾一次性辦理業務600余件,提供咨詢服務800余人次。
“要我說呀,身邊最大的變化,不只是我們生活條件變好了,更重要的是,辦啥事都更方便了。就說咱家門口的這個警務室吧,真給咱們居民幫忙了!”白合社區居民老劉如是說。
李永強(左一)展示錦旗
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時”
“幸虧‘派出所’就在家門口,來得及時,要不還不知道會鬧成啥樣……”每次遇到鄰里矛盾糾紛,黑溪鎮白合社區群眾都會如此感慨。
作為社區民警,李永強常常深入社區,走村入戶,把矛盾糾紛化解作為工作重點,針對各類糾紛認真排查。哪里有鄰里糾紛,哪家有家庭矛盾,他都盡力在第一時間處置化解,力爭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今年2月初,黑溪派出所接到家住成都的徐女士報警,稱其與轄區的向某發生婚戀糾紛,因多次協商未果。徐女士的家人情緒激動,執意驅車數百公里到向某家中討要說法,于此徐女士向黑溪派出所民警求助。
因當時正值深夜,為避免矛盾升級,得知情況后,黑溪派出所高度重視,在報警后第一時間將徐女士及其家人安頓到派出所調查核實。次日上午,在黑溪派出所民警李永強及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雙方積怨已久的諸多問題最終得到圓滿解決。
幾天后,一幅“真誠為群眾解憂,熱情為人民服務”的錦旗郵寄到了黑溪派出所,該錦旗的郵寄人正是遠在成都的徐女士。
日常工作中,李永強始終堅持創新矛盾糾紛工作方法,切實將各類矛盾糾紛遏制在萌芽、化解在基層、防患于未然。截至目前,“永強警務室”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70余件,做到了矛盾糾紛化解率100%,他的社區工作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充分肯定,獲得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暖心服務送到群眾“心坎里”
在日常工作中,李永強堅持群眾工作無“小事”,積極創新工作方法,用實際行動解決群眾之急、群眾所需,將服務群眾工作落實到細微處、點滴中。
今年初,李永強在白石鎮九龍村開展“一標三實”入戶走訪時,群眾李某向民警求助,希望民警幫忙為其行動不便的母親羅某辦理身份證等以用于領取養老金。
原來,李某的母親羅某身份證過期多時,因行動不便一直未能辦理,加之不熟悉相關政策,致使其近三年的養老金沒有領取。隨后,李永強立即與轄區社保所取得聯系,并于次日上門為羅某辦理了身份證。10余天后,羅某按程序領取到了數千元的養老金。
“我也曉得養老金問題不歸你們派出所管,本想抱著試一試看你們能不能幫忙,沒想到你們這么用心,幫助解決了問題。”對此,李某深表感謝。
近距離服務,不只是空間上的接近,更需要心理上的親近。黑溪鎮白合社區是老鄉鎮,有著趕集的習慣。但場鎮無餐館,加之路程較遠,很多獨居老人常年在趕集后又餓著肚子長途跋涉回家。政府在白合社區創建“家門口愛心食堂”后,每逢趕集日,李永強便去食堂和老人們“拉家常話、擺龍門陣”,給他們宣講“防騙、防火、防盜、交通安全”等法治案例,同時積極為老年群眾排憂解難。老人們吃著午餐,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露出喜氣洋洋的笑臉,彰顯了濃濃的警民魚水情。
一年以來,李永強還結合轄區面積廣、人口多等的特點,深入轄區6個村、居委會,與群眾進行座談交流,傾聽群眾聲音,為群眾排憂解難,開展送法上門服務,進行各類宣傳講座6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5000余份。
(記者 費玉瓊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