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區職教中心升學部數千學子
告別老民族校區 昨天“回家啦”
7月1日,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升學部舉行集中搬遷儀式。老城校區現場氣氛熱烈,學生喜氣洋洋,30輛大客車集中停靠整裝待發,滿載著莘莘學子的大學夢想,朝著位于舟白街道的新校區進發。
大客車整裝待發
一大早,學生們早已打包好了行李。大家拖著行李箱、提著課本、扛著編織袋……同學們忙得熱火朝天,一趟趟地往來于寢室與車輛之間,將各自的行李一件件搬上客車。
學生展示“我們回家啦”橫幅
現場,大幅標語“我們回家啦”格外醒目,兩個學生用雙手將橫幅拉得橫平豎直,一大群學生比劃著手勢,嘴里喊著“耶”!臉上燦爛的笑容瞬間定格,留下人生中最珍貴的回憶。
搭乘大客車“回家”
彩旗上“歡迎回家”引人注目,彩旗豎立在道路兩邊隨風飄舞。上午9點鐘,警車帶路,30輛大客車緊隨其后,向職教中心新校區開去。在職教中心的大門兩旁,已圍滿了學弟學妹們,他們站在彩旗下,手里舞動著氣球,熱烈歡迎升學部的學長們回家。
學生互幫互助
志愿者熱心服務
校區里還有戴著紅袖章的志愿者,他們雙眼盯著大客車。車門打開,志愿者們快步來到車門前,雙手接過從車上遞出的行李箱,穿梭于宿舍樓的各個寢室之間,把書籍、棉被、衣服等一同搬進寢室。搬家隊伍其樂融融,齊心協力共同迎接美好新生活。
聲聲問候,情暖人心。“你們對寢室的生活配置還滿意嗎?”“我們很滿意,住在這么好的環境里學習,很舒心。”區教委負責人帶領學校領導,走訪學生宿舍、看望學生,并和同學們親切交談,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為同學們鼓勁加油!
搬家學生忙得熱火朝天
“別了,老民族校區——職教中心升學部!師生們心中充滿感慨與不舍,在這里度過了1825個日夜,送出去了1849名本科生、6338名畢業生。這是學子們生命中一段獨特且無比珍貴的記憶,將帶著在這里獲得的勇氣與力量,昂首挺胸邁向更加璀璨輝煌的未來!”區職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在新校區里,將繼續弘揚優良傳統與作風,為培育更多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而奮力拼搏!
新聞鏈接
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
讓武陵山區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職業教育
1999年,黔江區職教中心由原黔江地區的工業技校、農校和財貿校整合而成,取名為“黔江開發區綜合中等專業學校”,2003年更名為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當時校址在黔江老城西郊“百花園”處,也就是現在的實驗中學校址。
伴隨著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2009年,學校整體搬入新城職教園區,現在的重慶旅游學院校區。兩年后,黔江又成功創辦重慶旅游職業學院,隨后兩所學校合址辦學10年。
為有效解決合址辦學中的系列困境,2019年,學校將民族中學老校區進行修繕,用作升學部的臨時過渡校區。
“為了搬得進去,住得下來,政府和學校做了很多工作。”區職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在區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經過40天不分晝夜的奮戰,曾經斷瓦殘垣的老校區被修葺一新,重新鋪設下水道,改裝電路,樓頂漏水就在天花板上巧妙地加了一層彩鋼瓦,就這樣一個個難題被破解,職教中心升學部的師生得以順利入住。
“職教中心升學部,常年有4000余師生在這里學習生活。五年來,我們從這里送出去1849名本科生和6338名畢業生,取得了高考班本科上線人數八連冠的好成績。”相關負責人說,回顧學校35年的發展歷程,先后歷經了“三校整合”“三易校址”,實現了從市重點國重點,到國示范再到市級高水平學校和雙優A類學校的“三大跨越”“三生蝶變”。
學校一路走來,篳路藍縷、櫛風沐雨、弦歌不輟,取得了高考八連冠的好成績,靠的就是全體職教人的共同努力。他們秉承教師苦教苦研、苦陪苦管,學生苦讀苦學、苦練苦訓的拼搏精神,取得了如此優異的成績。
據介紹,學校現有在校學生9419人,職工585人,開設智能網聯汽車、數字媒體技術應用、旅游服務與管理等21個專業,擁有一支以全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為代表的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踐行教育家精神的“金師”隊伍。
下一步,黔江區職教中心將繼續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實施黨建領校、依法治校、以德厚校、專業立校、質量興校、品牌強校六大工程,形成“中高一體化”協調發展、“農文旅融合”特色發展、“產城教融合”多元發展的職業教育新模式,不斷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培養更多適應地方產業發展的技能技術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讓武陵山區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職業教育。(記者龔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