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承接工程上的活要少些,給私人戶挖屋場的活要多些。”近日,記者走進黔江區阿蓬江鎮兩河社區3組,正在操作挖掘機給別人挖屋場的簡維超,談到近年的挖機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簡維超,7歲時左腳患骨髓炎,現為肢體三級殘疾。他20歲開始創業,先后經營打石場、賣過盒飯、開過面館和農家樂等,是殘疾人中創業的多面手,居住在附近的村民,都說他長有一雙“抓錢手”。
“在農村,我屬于命苦的孩子,上小學時父親就去世了。”簡維超說,當時他與母親和奶奶相依為命。
由于父親去世早,自己行走又不方便,家里條件差等原因,簡維超初中沒讀畢業就輟學在家。因年齡小,腳又遭殘疾,打工幾乎無人要,后到集鎮上找到一份打雜的工作。
20歲那年,簡維超在表哥的幫助下,來到表哥的打石場學開鏟車。在石場工作期間,正遇上黔江修建鐵路和高速路,工地上需要大量的碎石和石砂。當他看到每天來石場運輸石料的大車絡繹不絕后,在表哥的支持下,他貸款20萬元購買設備自己開起了石場。
“當時開打石場,是一個掙錢的好門路。”簡維超說,因當時加工沙石料的機械設備落后,工程上需要的量做不起,承接一處工程,往往要聯合幾個石場才能供應上。隨著后來開石場的多了,銷路就沒以前好,價格也比以前低,但又不能放棄,只得硬撐。很多時候是邊經營邊借錢,3年經營下來虧了30萬元。
30萬元的債務,對于初次創業的簡維超來說不是個小數目。2008年底,簡維超不得已只好關閉了石場。為了還債,他便來到黔江城租房賣盒飯和開面館。幾年的辛苦經營,不僅償還了債務,還在城里買了房子。
2016年,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8年的簡維超,已積累了豐富的創業經驗,他回到阿蓬江鎮,將位于319國道邊的寶石山莊租過來開農家樂。
“我當時看好這個經營場地,有1000多個平方米,停車場也大,是開農家樂的最佳位置。”簡維超說,在他最初經營的幾年中,主要經營餐飲和住宿,當時客流量大,每年有40萬元以上的營業額。
高速路建好后,很多車輛不走國道,生意不如從前。簡維超便買挖機,投入到農村公路和村民住房的建設中。
2022年,隨著鄉鎮農業產業的發展,蔬菜、水果種植大戶越來越多,簡維超便建起鄉鎮儲藏蔬菜水果的凍庫,為周邊種植大戶提供儲藏保鮮便利。
近幾年,到阿蓬江和菖蒲草原的游客越來越多,簡維超投資選址在205省道邊修建屬于自己的農家樂,目前正在修建中。同時還規劃建一處養殖500頭規模的養牛場,帶動周邊村民種植牧草增收。
“農家樂和養牛場建成后,可解決10人長期務工。”簡維超說,養牛場需要大量的飼料,可帶動附近及周邊更多農戶,大規模種植青儲玉米及牧草增收。
解決更多留守家庭人員和殘疾家庭人員就業,是簡維超創業最初的想法。這些年他一直未能實現。現在有了屬于自己的創業場地,也有了就業基地,他要讓更多的家庭在自己的基地上實現增收致富,助力阿蓬江鎮在鄉村振興的全面發展。(記者 李詩素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