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想要全面了解黔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兩個地方是最佳的選擇:一個是于2022年黔江區建成投用的首個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三臺書院,另一個是坐落于濯水古鎮老街巷子里的“渝東南非遺館”。這兩所非遺館的建成,意味著黔江區在非遺保護傳承發展與公共文化服務、城市文旅業態深度融合的道路上邁上了新臺階。那么,在這兩座非遺館里,究竟珍藏著多少璀璨藏品與動人故事,久遠的傳承與當下的精彩交匯出多少驚喜與奪目?
從黔城的楊柳街穿過一條狹窄的小巷,前行數十米便發現在鬧市之中有一方天地,如世外桃源一樣讓人豁然開朗,一棟保存完好的木質古建筑,這便是三臺書院。
走進三臺書院的大門,黔江區首個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便呈現在我們眼前。館內分多個展示區域,采用文字、圖片、視頻+實物展示相結合的方式,對民俗、傳統技藝、民間文學、傳統美術等10個方面的非遺項目進行了生動展示,前來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
據介紹,三臺書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距今已有260多年歷史,是黔江城市文化的重要符號,也是重慶市僅存的三大古書院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處。如今的三臺書院是按照以前的建筑格局重新修葺而成。
鬧市之中的三臺書院
在三臺書院,文化傳承的形式早已多姿多彩,公益傳習、趣味研學、主題活動……非遺可觀、可賞、可玩、可使用,“活態傳承”讓每一位市民可身臨其境感受非遺的魅力。
三臺書院成為市民讀書休閑之所
黔江區文旅委文化生態保護管理中心主任華啟元告訴記者:“三臺書院是黔江區非遺教育與研學旅行基地,也是文化遺產研究的重要場所。全區166項區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中33個市級(非遺)1個國家級(非遺)都在這里展示。在這里,市民不僅能從視覺上觀賞到黔江非遺的特色之美,還能親身體驗傳統技藝類非遺的制作?!?/p>
三臺書院一角
在三臺書院,我們不僅可了解黔江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通過文史館、地方志館,我們還可了解黔江厚重的歷史文化,在彎腰或抬頭間觸摸黔江厚重歷史文化的墨色。
對于很多市民朋友來說,在黔江城區內能夠看到這么一個非遺館,通過非遺館展示的非遺產品去更多地了解、讀懂黔江深厚的歷史文化大抵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那么位于濯水鎮的“渝東南非遺館”,作為全面展現渝東南非遺項目的陣地,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驚喜呢?
沿著古鎮的牌坊往右的巷子里走50米左右,便到了位于古鎮龔家四號院的渝東南非遺館,該館占地面積約1730平方米,于2024年3月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
渝東南非遺館
輕輕推開主殿的大門,在講解員的講述下,一座渝東南非遺知識的殿堂便在歷史的塵埃中緩緩向我們走來。館內分為渝東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果展區、非遺項目體驗區、渝東南兩區四縣非遺項目展示區3個區域。展出的非遺項目采用“文字、圖片、視頻+實物展示”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展現渝東南2區4縣非遺保護成果。
成果展示
“參觀了非遺館,里面陳列展示的東西很有民族特色,對我們了解當地傳統文化、習俗等很有幫助。這樣的非遺館對公眾免費開放非常有意義,讓游客在游覽濯水古鎮的同時,也能了解武陵山區土家族苗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古鎮游玩的成都游客林先生說。
據了解,渝東南非遺館的免費開放,是實施文旅融合的具體舉措,為濯水景區旅游線路增加傳統文化加持,讓游客進一步體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
市民在非遺館體驗土陶制作
“游客可以在這里了解渝東南地區著名的國家級、市級非遺項目,這個非遺館主題明確、特色鮮明能讓許多群眾受益。”非遺館工作人員李吉新告訴記者,“周末的時候游客尤其多,在這里可以現場體驗制作土陶、剪紙等優秀傳統文化。”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目前,渝東南地區有13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13名國家級傳承人;164個市級非遺項目、162名市級傳承人;984個區縣級非遺項目,955名區縣級傳承人;有4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個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78個中國傳統村落,市級歷史文化名鎮5個、市級歷史文化名村26個。該區域非遺資源得到重點保護,傳承人群持續擴大,為建設“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文化生態保護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接下來,黔江區將堅持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放在第一位,合理利用現有資源,讓三臺書院、渝東南非遺館、天理良心館等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充分發揮作用。黔江還將持續推出更多讓市民游客有參與感、有獲得感的社會教育活動,積極打造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系列創意主題活動,讓更廣泛的人群走進館內,參與其中,真正讓文化充實美好精神生活。
(記者 田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