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管并重 打造山景美麗路
車輛行駛在兩細路上
盛夏時節,萬物豐茂。開車行駛在位于黔江區阿蓬江鎮的兩細路上,遠處青山環繞、林木繁盛,近處桑田綿延、綠意蔥蘢,沿途一幅幅主題鮮明,多彩豐富的墻繪讓人心曠神怡,步步是景,處處成畫,濃濃的山水田園氣息撲面而來。
墻繪設計師團隊為公路墻繪上色
位于兩細路細水村路段,墻繪設計師及創作團隊正對新設計的墻繪進行上色,一幅百米畫卷,串聯起了“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的“峽、江、山、水、城”,黔江“幽、險、清、奇、美”的詩意山水躍然墻上。
“這幅畫主要圍繞濯水古鎮、神龜峽、小南海、土家十三寨這些元素進行創作,把這些元素通過山水連接城市,全方位體現土家族苗族民風民俗還有山水景點。這條路通往神龜峽景區,讓游客還沒進入景區就能感受到黔江山水風光。”墻繪設計師(創作人)廖朝文表示,整體墻繪依據“順山勢、借山景”“顯山露水”的建設理念,凸顯農村公路田野、山野、鄉野的地域旅游特色,切實打造“一路一景”“路景各異”生態旅游特色通廊。
公路墻繪成為新風景
這條由阿蓬江鎮至神龜峽景區的美麗鄉村路,是“四好農村路”的市級示范路,將當地生態環境、旅游資源、交通環境“一線串珠”,形成了“快進慢游”的旅游交通線路,帶動了交旅融合發展。
“兩細路是一條美麗的旅游公路,串聯了神龜峽景區沿途多個景點,大大提升了游客的體驗感。”神龜峽景區相關負責人付群超告訴記者,兩細路建成通車后,由阿蓬江鎮至神龜峽景區車程由原來的40分鐘縮短至10余分鐘,景區游客接待量從2019年至2023年成幾何倍增長,2019年的年游客接待量為1萬余人次,2023年游客量已達20萬余人次。
以路興業 布局產業富民路
干凈平坦的瀝青路、井然有序的車輛、生機勃發的行道樹……前段時間,太極鎮廣大群眾期盼已久的青太路集鎮段改造順利完成,嶄新的瀝青路面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道路面貌煥然一新,集鎮顏值大幅提升。
青太路是連接青杠與太極的重要交通要道,是城南街道、正陽街道、金溪鎮、太極鎮、石家鎮、鵝池鎮等鎮街往來的必經之地。近年來,黔江區錨定“四好農村路”建設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養護、高效率運營農村公路,實現太極鎮轄區內公路總里程達214公里,村民小組通達率、通暢率均達100%,行政村通客率達100%,對外干線通道日益完善,交通基礎設施面貌有效提高,群眾出行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路通了之后,我們出行非常便捷,同時我們種出來的農產品可以直接拿到集鎮上或進城去售賣,非常方便。像我們做電商直播的,更是借著方便的交通和物流,將我們農村的土特產賣到了全國各地。”太極鎮李子村村民豆小婭說。
鮮花掩映下的農村公路
道路通,百業興。一條條產業路、旅游路、生態路,一道道村組路、搬遷路、致富路,將農民、農業、農村緊密連接。寬敞、通暢的交通網絡,不僅暢通了民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青太路建成通車之后,村民進城、回鄉都非常方便。同時,道路暢通為全村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現在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在100萬元以上,大家都感到非常高興,非常滿意。”太極鎮李子村黨支部書記汪文銳說。
持續發力 夯實鄉村振興路
修一條公路,造一路風景,帶一片產業,富一方百姓。如今,一條條道路修到群眾家門、建到群眾心坎,“四好農村路”逐漸變為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
公路聯通濯水鎮雙龍村桑園
據區交通運輸委規劃計劃科工作人員楊翼墈介紹,自2014年“四好公路”建設以來,黔江區累計投資約20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約4000公里。同時,加快構建“結構合理、因地制宜、便捷暢通”的農村路網體系,截至2023年底,全區農村公路總里程達5870公里,較2014年增加3420公里,增幅達140%,實現村民小組通暢率達到100%,農村路網密度達到241公里/百平方公里,超全市平均水平。
石會鎮武陵山公路
接下來,黔江區將牢牢把握交通建設“先行官”定位,一體化推進全區交通運輸服務、支持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優化改善農村路網布局、夯實農村路網管護基礎、提升農村路網運輸服務,為暢通城鄉經濟循環,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有力支撐。
“下一步,我們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高質量推動‘四好農村路’發展,加快實施縣鄉道改造、行政村通雙車道建設,加大窄路面加寬、聯網路改造力度。預計2024年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100余公里,不斷完善農村公路路網結構,推動鄉村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建設,發展農村公路路衍經濟,促進農村公路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楊翼墈說。
(記者 蔡肖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