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搜山掃危 排查地災隱患
本報訊(記者 田丹 張瑜洋 文/圖)近期,重慶市部分區縣啟動了地質災害Ⅱ級應急響應,為最大限度防患于未然,8月1日,黔江區駐守地質工程師深入一線,運用“人防+技防”手段,抓緊排查潛在隱患。
測量墻裂縫寬度
前幾日,地災群防群測員黃瓊在城南街道黑山社區巡查時發現,該社區一些房屋出現裂縫等現象,懷疑有滑坡風險?!拔覀儼l現房子裂縫了,立即把情況反映給地質隊,然后我們在現場守著?!秉S瓊說。
經駐守地質工程師現場研判,這片區域為易滑地層,部分土體因長時間受雨水浸泡,目前處于蠕動變形狀態,受影響面積大約3.22萬平方米,暫未造成明顯威脅。由于短期內不具備排危條件,地質工程師在進一步分析后,很快給出了處治建議。
重慶市地礦局107地質隊駐守地質工程師路正昆告訴記者:“這是一處新增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由于持續降雨影響,導致大量雨水滲入土體,土體處于飽和狀態后自重加重,現場發現有多處地裂縫與墻裂縫,且存在位移加劇的可能?,F場已經安排了群測群防員,后續我們會安裝智能化監測設備進行實時監測。”
據悉,黔江區現有517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每年6月至8月是突發性地質災害高發期,為應對可能由強降雨誘發的地質災害,570多名駐守地質工程師和“四重”網格員加強了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并運用遙感無人機、裂縫相對位移監測、智能化監測預警系統等技術,24小時不間斷排查地質災害隱患,筑牢安全防線。
路正昆表示,地質災害有個突出特點——滯后性,在持續降雨結束以后,仍然要保持高度警惕。只要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發出預警,組織應轉盡轉、應轉早轉。同時相關部門還會上門叫應涉險群眾,幫助他們避險轉移。
8月1日,黔江區維持地質災害Ⅱ級應急響應,強化了監測預報預警,將工程機械和救援力量預置到了重點區域,做好轉移受威脅群眾和搶險救援救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