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安娜 文/圖)近日,在位于黔江區白土鄉安堡村的金山蓋紅苕粉加工有限公司廠房里,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忙著出粉、晾曬,趕制外來訂單。
查看苕粉晾干程度
據悉,白土鄉共種植4000畝紅薯。得益于這一條件,2023年4月,該鄉安堡村村集體投入80余萬元建成紅苕粉加工廠正式投產經營,旨在通過深加工提升紅苕附加值,拓寬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今年7月2日,該廠告別合作社模式,正式注冊為重慶市黔江區金山蓋紅苕粉加工有限公司。
公司廠房占地600平方米。通過流轉農戶土地以及撂荒地,安堡村種植了50余畝高淀粉品種的紅薯進行生產、制作、銷售。同時,發展當地老百姓種植,并提供收購渠道,帶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苕粉廠的正式投產運營,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務工的機會,還極大地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增長。
切割苕粉
據白土鄉安堡村村委會副主任陶志友介紹,紅苕粉加工廠長期有5名工人在此務工,每年挖紅苕、收紅苕的農忙時節,務工人員最多達到20人。今年5月份,公司完成設備升級,引進先進的紅薯加工設備和生產線,實現了從傳統工藝到現代生產技術的轉變,在確保紅苕粉的品質和口感的同時,還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人工生產時,一天生產200斤左右的產品,實現機械化生產后,一天能產出五六百斤,年產干紅苕粉絲一萬五千斤左右,能滿足市場需求。”據悉,在公司務工的村民,每天有近百元收入,而公司每年還能為村集體帶來20萬元的經濟效益。
生產要提速,食品安全要跟上。陶志友說,不管是以往的純人工生產,還是機械化生產,他們的產品都是安全無添加的綠色食品。且在機械化生產后,亮晶晶的苕粉看上去色澤誘人,更有食欲。
為顧客訂單打包裝箱
采訪當天,陶志友就正忙著給新疆的訂單裝箱,“我們的苕粉口感和韌性都很好,不僅在當地有很好的口碑,很多外省的朋友也在購買我們的產品。”陶志友介紹,他們的產品遠銷浙江、新疆等地,通過口口相傳,積攢了很多回頭客,市場也進一步拓寬。
據悉,白土鄉通過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太極水庫的后扶資金等,順利完成了該紅苕粉加工公司的成立、投產。同時,后續還通過財經協同資金等方式對生產線進行了設備升級。當地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紅苕粉加工公司的建立是當地產業振興的舉措之一。通過深加工提升紅苕附加值,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還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