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安娜 文/圖)“多虧了呂院長高超的醫療技術和醫院優秀的醫療團隊,我媽媽這次的手術才取得了成功。”近日,黔江民族醫院普外科病房內,老院區普外科主任、業務副院長、醫學博士呂志誠來查房時,患者謝女士的家屬向呂志誠博士連聲道著“感謝”,感謝呂院長精湛的醫術,感謝普外科團隊和民族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和技術。
呂志誠博士
日前,謝女士因全身發黃到當地醫院就醫,查出胰腺有問題,需進一步治療。經家人多方查閱資料和打聽,于7月下旬轉入黔江民族醫院(新院)腫瘤科,確診為胰頭癌這一惡性程度比較高的腫瘤。
“通過詢問科室和網絡查詢,得知醫院老院區普外科有普外科疾病權威專家呂志誠后,我們就從新院轉入了老院來治療。”患者家屬說。
經前期診治和準備,醫院決定由呂志誠博士為患者實施“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發現腫瘤已經侵犯門靜脈這個重要的大血管,為了患者能有更好的生存期,呂志誠博士做了門靜脈腫瘤切除并吻合門靜脈缺損。在手術室麻醉醫師的緊密配合下,歷經4小時的不懈努力,患者謝女士的手術取得了成功,術后第一天便能下床活動。目前患者術后恢復過程順利,未出現胰漏、膽漏、腸漏或出血等并發癥。
據悉,胰十二指腸切除是普外科專業難度最大、最復雜的手術之一,被認為是普外科手術界的“珠穆朗瑪峰”。手術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是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面臨的兩大難題。因患者年近80歲高齡體質較弱,病情復雜,患者謝女士的手術技術難度和風險更大。
得益于普外科團隊的豐富經驗和精湛醫技,以及麻醉科及優秀的護理團隊的共同合作,此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取得了圓滿成功,術后未出現胰瘺、膽瘺等常見并發癥,這也標志著民族醫院普外科技術水平已上升到新的臺階,實現了該領域的技術突破。
呂志誠查看患者術后恢復情況
據悉,普外科主任呂志誠博士此前在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腫瘤科、結直腸肛門外科、肝膽外科工作20多年,長期從事普外科疾病的診治工作以及腹部腫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掌握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及其前沿進展,尤其擅長胃腸道腫瘤、肝膽胰脾疾病、甲狀腺乳腺疾病等普外科疾病的診治,臨床經驗豐富。2022年2月,作為引進人才,呂志誠博士加入到民族醫院普外科大家庭,任普外科主任,負責普外科的團隊建設和管理事項。
2024年5月,為更好地服務黔江老城區百姓看病就醫,讓老城區百姓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黔江民族醫院對普外科進行重組,由普外科呂志誠博士團隊成員入駐醫院老院區,呂志誠博士任科室主任和醫院老院區業務副院長,不減服務、不減技術,只為老百姓看病就醫提供便利優質服務。
醫療技術水平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硬核實力,乘著黔江民族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東風,民族醫院(老院)普外科學科建設火力全開,新技術項目實現多項突破。
近年來,在呂志誠博士的帶領下,普外科開展了多例腹腔鏡下胃、結直腸切除、胰十二指腸切除等重大手術,在渝東南地區有明顯的專業技術優勢。轉至民族醫院老院區后,在相關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已經獨立完成10例普外科最高級別的四級手術,包括巨大的腹腔腫瘤切除、腹腔鏡下結腸癌直腸癌根治術,肝癌的腹腔鏡下解剖性肝切除,復雜肝內外膽管結石的腹腔鏡下肝部分切除和全腹腔鏡下膽管切除膽腸吻合等高難度手術,開展新技術、新業務3項。
近年來,呂志誠博士帶頭鉆研,病區醫生向難題攻關,緊跟學科發展前沿,治療疾病范圍擴展到整個腹部外科:一例因高處墜落導致脾破裂的患者,在病情緊急且短時間內無法提供輸血條件下,為患者開展了自體血回輸,挽救了患者生命;一系列微創手術及保臟器功能診治讓疑難雜癥逐步化解,形成了相關病癥的診療方案……這些不僅大大提升了治療效率,還贏得了廣大患者的良好口碑。
如今,醫院普外科在新院、老院皆有專業醫療團隊為老百姓看病就醫提供服務,雙管齊下,雙向發力。普通外科不“普通”,更不“平庸”,民族醫院(老院)普外科堅持把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開展的業務以腹腔鏡微創手術為主,服務病種涵蓋了腹部多器官損傷急救、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膽囊息肉、胃癌、結直腸癌、肝癌、胰腺癌、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肝血管瘤等。科室通過技術創新將外科手術技術應用至更多領域,全力以赴為廣大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未來,民族醫院(老院)普外科將繼續深耕普外科領域,加強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努力在精準醫療、微創技術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為更多患者帶去生命的希望和健康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