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助力稻谷豐收
金秋九月,沃野催黃。黔江區6萬多畝高山水稻陸續成熟,在廣袤的丘陵山區高標準農田里,各種農業機械成為秋收的好幫手,為秋糧顆粒歸倉按下“快進鍵”。
9月9日,記者在黔江區馬喇鎮看到,層層疊疊的稻田在高山大蓋間鋪陳,秋風輕拂,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搖曳,金黃色的稻浪向人們展示著豐收的圖景。這兩天,種糧大戶孫延安的120畝水稻進入適收期,趁著好天氣,鎮里委托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調來適合在丘陵山區作業的收割機,加緊搶收水稻。
“以前種水稻,沒有機器,一畝地就要4個勞動力,一天就要600元。現在有了機器,收一畝地只要五六分鐘,一天才開400元。我今年承包了120畝,稻谷產量可能有4.5萬公斤左右,經濟價值約20萬。” 孫延安告訴記者。
黔江區馬喇鎮平均海拔1000多米,是武陵山區有名的高山糧倉,這里的水稻收獲期要比平壩河谷地區晚20天左右。近年來,當地通過丘陵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大面積推廣優質水稻品種,鼓勵中小型農機下田作業,并向有需求的水稻種植戶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在金燦燦的稻田里,一臺臺收割機忙著收割、脫粒、秸稈還田,確保水稻顆粒歸倉。
據馬喇鎮政府副鎮長李洪義介紹,今年,馬喇鎮水稻產量有望達到3500余噸,實現產值2000余萬元。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高峰期有20余臺農機幫助農戶搶收水稻。不僅省時省力,每畝還節約200到300元的生產成本。節約下來的資金,用于輪作套種,推廣良種良法,以及改善農業設施。
記者從黔江區相關部門獲悉,今年黔江區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6萬多畝高山水稻實現機收。經過農業部門測產,水稻平均畝產達到425公斤以上,全年水稻產量有望實現6.4萬余噸。隨著水稻陸續進入成熟期,供電部門還對各鄉鎮街道的水稻烘干和用電設備進行“體檢”,確保秋收期間電力可靠供應,助力秋糧增產增收。(記者 田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