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提供了就業崗位,我在孵化園上班平均每月能領到3000元工資。”10月8日,在黔江區殘疾人創業就業孵化園,正在工藝品車間粘貼珠子的譚承友,對現在擁有的這份工作感到很滿足,說以前是在家花錢,現在可以出來掙錢。
孵化園工藝品車間工人正在忙碌
譚承友今年53歲,肢體二級殘疾,家住石會鎮梅子村。他在20年前到外地打工時,不慎右腿被鋼管砸成粉碎性骨折,截肢后安裝了假肢,不能從事重體力活,成了家中的閑人。2023年8月,他被當地政府推薦到孵化園的一家工藝品公司上班,成為公司的一名工人。
在孵化園這家工藝品公司上班的32名工人,來自區內不同鄉鎮,類似譚承友這樣的特殊工人有15人,其余人員為殘疾人家庭成員。
孵化園位于黔江區新城的正陽街道境內,為之前的黔江區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2021年,黔江區殘聯將原使用面積6000余平方米的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升級打造成集眾創空間、培訓服務、電商運營、就業實踐基地、創業就業指導、就業推薦于一體的多功能孵化園。
建成后的孵化園,采取政府引導與社會化運營管理模式,創新以“孵化園+公司+基地+殘疾人家庭”的殘疾人就業增收模式。引進能夠帶動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成員就業能力的企業入駐,解決有就業需求、有就業條件的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成員就業難題。現成功招募華成、北晴等32家企業入駐,灰千子、安爾特等22家企業為云孵化服務,涉及殘疾人手工藝品加工、服裝定制、電子商務、種植、養殖及農副產品加工、技能培訓、假肢裝配維修等多個行業,目前共帶動殘疾人及家庭成員367人就業。
據區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減輕入駐企業的負擔,區殘聯積極爭取資金,將孵化園大樓進行基礎裝修,安裝室內空調、窗簾,購買電腦、辦公家具、食堂用具等,實現入駐企業拎包入駐和減免房租的系列優惠政策。
“進孵化園創業,區殘聯免費提供辦公場地和辦公設施,我將節省下來的這筆費用,用于給工人租房提供住宿,減少工人的開支,作為對黨和政府的回報。”肢體三級殘疾的李江華,是該工藝品公司負責人。他說,由于之前在外打工導致殘疾后,靠小打小鬧創業,于2023年入駐孵化園圓夢。
黔江區殘疾人創業就業孵化園,是黔江區殘聯按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積極探索打造的一處殘疾人創業就業孵化基地,旨在進一步促進殘疾人自主創業就業,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讓更多的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成員走出家門、學到技術、實現創業和就業,達到家庭增收的目的。
(記者 李詩素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