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們知道垃圾分類有哪幾類嗎?”近日,黔江區城市管理局在黔江區中塘鎮勝利村組織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生動有趣的小活動,寓教于樂的知識普及,吸引了周邊學生和村民積極參與。
記者在現場看到,活動設置了分類跑道、分類投籃、分類記憶墻等小活動,旨在通過各類趣味游戲,讓垃圾分類知識入腦入心,引導小朋友從小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好習慣,同時發揮“小手拉大手”作用,通過他們帶動身邊更多的家人、朋友、鄰里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讓家園更美、環境更美。
漂亮的墻繪
勝利村橋頭的宣傳展板
人美景美 效果顯著
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垃圾分類作為其中的關鍵一環,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今年,黔江區正在積極創建垃圾分類先鋒區縣。地處渝鄂交界的中塘鎮勝利村,因其特殊的地理優勢,成為黔江區重點打造的垃圾分類鄉村示范點。
風景如畫、靚麗整潔的勝利村,生活著646戶2180名村民。勝利村地理位置優越,距黔江城區16公里,毗鄰湖北省咸豐縣。站在村口,醒目且帶有童趣的垃圾分類宣傳標語,讓人眼前一亮。連通河兩岸的橋,不再單調,也換了裝:地上鋪設藍、紅、綠、黑四色,橋體被披上墻繪新衣,漫步在“換裝”后的橋上,仿佛進入了動畫世界。橋頭的“垃圾分類主題村”特色地標,也成為村民茶余飯后的聚集地。
秦春,十幾年前從高山搬來勝利村,和當地其他村民一起見證了勝利村的蛻變。“以前大家衛生意識差,垃圾亂丟,河道也很臟。”秦春說,以前的勝利村完全和現在相比是兩個樣。如今在政府的治理下,河道干凈、道路整潔,村民的環保意識普遍增強,路上基本看不到亂扔垃圾的行為,孩子們在家會主動給大人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引導一家人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小手拉大手,在這里得到了升華。
“我們村現在干凈漂亮,我們在這里住著都很舒服。”村民楊世民在橋頭和老友簡單閑談了幾句。他說,勝利村改造成垃圾分類示范點后,他們走路的步子都大了些。透過這些簡單質樸的言語,勝利村的變身效果可見一斑。
學生參與垃圾分類投籃活動
學生參與垃圾分類趣味活動
黨建引領 全員參與
為著手打造勝利村垃圾分類示范點,區城管局攜手中塘鎮黨委政府,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強調基層自治,強化多元治理。通過成立垃圾分類領導小組、建立垃圾分類志愿者服務隊伍、建立“141”基層智治體系等方式,建立起“區-鎮-村-組”四級責任體系,有效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各項工作。同時強化跨區域協同治理,充分發揮毗鄰地區優勢,與湖北省咸豐縣協同推進垃圾分類治理,加強經驗交流與分享,聯合宣傳推廣,共同開展垃圾分類,積極創新跨區域的垃圾分類產業鏈合作模式,擴大影響力,提高村民知曉度、參與度。
站在勝利村村口的橋頭,左邊便是通往湖北省咸豐縣唐崖鎮的路,每天從這里進出的村民也很多。“因為離黔江近,我們趕集都是來中塘鎮。以前只覺得近,現在還覺得這里美了!”村民唐先生,經營著一輛流動的貨車,經常往返黔江咸豐兩地。他笑稱,中塘鎮勝利村現在變漂亮了,每次路過都怕自己的車輪弄臟了美麗的墻繪。無獨有偶,勝利村示范村打造完成后,還吸引了許多咸豐縣的居民前來打卡,在觀光旅游中學習垃圾分類的知識,共建和美鄉村。
區城管局工作人員向學生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勝利村垃圾分類宣傳文化墻
因地制宜 縱深推進
記者在勝利村看到,家家戶戶門前的院子被打理得整潔有序,伴著潺潺流水,好似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景。而一棟棟樓房外大幅的墻繪,更為勝利村的垃圾分類主題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站在勝利村橋頭放眼望去,一幅幅錯落有致的環保題材墻繪,就是一個個行走的宣傳標語,在美化家園的同時,好似在提醒人們垃圾分類要時刻踐行、不能空談。區城管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示范打造時,以村居原始風貌為主體,以垃圾分類為主題元素,并融合西蘭卡普、擺手舞等民族文化和本地農產品、旅游等產業發展,讓村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的同時,充分激發鄉鎮發展新活力。該局在當地制作了828平方米的墻繪,垃圾分類標牌60余幅。同時,精心打造垃圾分類橋打卡點、外立面風貌展示點、文化長廊展示點、村委宣教點等,寓教于樂引導居民養成分類好習慣,營造濃厚的垃圾分類氛圍。文化長廊展示點,以黨建引領、高位推動、部門聯動、鄉鎮行動、群眾參與、渝鄂同行6個板塊集中展示垃圾分類開展情況。
村委會,是村民常去且熟悉的地方。為此,區城管局將村委會設為宣教點進行改造,專門設置了墻繪展示區、兩網融合展示區、變廢為寶藝術展區、游戲體驗區四個展示區,讓其成為推進垃圾分類治理的重要宣傳陣地。
如今,垃圾分類示范村已成為引領綠色生活的新風尚,越來越多的市民自發加入到垃圾分類的行列中來,成為垃圾分類宣傳者、踐行者、推進者,共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一幅幅美麗鄉村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記者 王安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