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調解現場(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黃敏 通訊員 張弘煒 馮航 文/圖)為滿足人民群眾多元解紛需求,進一步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黔江區人民法院于今年7月17日入駐黔江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以下簡稱區矛調中心)。
作為全市首批訴訟服務中心入駐“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改革試點法院,黔江法院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積極探索創新多元化解糾紛新格局,牢記司法為民宗旨,持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多元、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
聚焦隊伍建設???
群眾更放心
調解在先,訴訟斷后。黔江法院高標準搭建訴訟服務中心團隊,挑選12名經驗豐富的干警入駐區矛調中心,開展訴調對接、矛盾調解、司法確認等工作。
加強對鄉鎮(街道)、村(社區)人民調解組織以及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的業務指導,開展人民調解員糾紛化解實務培訓,對專職調解員開展“以調代訓”的規范化指導培訓,推動調解組織和調解隊伍建設,構建“法院調解+人民調解”的專業調解團隊。
截至目前,已召開行業調解組織聯席會議6次,開展實務培訓3次,80余名調解員參加培訓。
聚焦資源整合???
群眾更省心
與區委政法委、區司法局聯合出臺《矛盾糾紛訴前化解實施方案(試行)》,重新劃分了30個鄉鎮(街道)調解組織和14個行業調解組織。提供多種解紛渠道,方便群眾糾紛解決,符合非訴解決條件并經當事人同意的案件,當事人可選擇屬地調解,老馬工作室、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與調解,人民調解、行業調解、律師調解、聯合調解等多種調解方式。
入駐區矛調中心以來,訴訟服務導訴臺專職導訴員共提供各類引導累計4000余人次,聯系法官570余次,接收各類材料累計340余份,分流化解矛盾糾紛300余起,包含民間借貸糾紛、勞務合同糾紛、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法定繼承和變更撫養權糾紛、土地流轉案件糾紛等。
聚焦訴調對接???
群眾更暖心
不斷優化各項服務措施,將訴訟服務向最前端延伸。
對來訪群眾進行訴前引導,由專人指導填寫來訪登記表,根據群眾的來訪目的,精準分流糾紛至相應調解委員會調處,涉訴事項引導當事人到“全崗通”窗口處理。設立訴調對接工作室,為當事人提供全流程線上調解服務,實現咨詢、立案、調解、司法確認等“一站式”服務。開展調解工作、指導當事人閱看調解筆錄、對調解協議簽字確認、申請司法確認均可在線上完成。法官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后,可以用電子方式將法律文書送達至當事人手機端。
線上“訴前調解+司法確認”提高糾紛解決的效率,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人性化的服務讓群眾更暖心。
入駐區矛調中心以來,運用在線訴調對接機制,為當事人線上辦理司法確認案件220余件。
聚焦數字賦能???
群眾更舒心
依托區矛調中心矛盾糾紛綜合治理“9+X”系統,當事人可在線提交矛盾糾紛申請,線上提交率高達99.7%。
將85家調解組織和105調解員錄入重慶法院糾紛易解平臺,強化系統對接,打通案件委派途徑,確保第一時間能將案件委派出系統、分流到鄉鎮、具體到個人,避免案件委派不暢導致糾紛久拖未解。
探索運用數字平臺應用場景,積極打造數字化調解室,“線上+線下”調解齊發力,打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推動矛盾糾紛“一件事”集成。
入駐區矛調中心以來,運用易解平臺受理案件申請1921件,調解成功、達成和解合計804件,調解成功率41.85%。
下一步,黔江區法院將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更加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進一步凝聚解紛合力,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推動健全完善“黨委領導、各方參與、調解優先、訴訟斷后”的矛盾糾紛分層過濾機制,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