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遠程調度
網格員上門走訪
自數字重慶建設啟動以來,黔江區舟白街道聚焦“執行末端”定位,持續迭代“141”體系架構,加快形成支撐城市“大綜合一體化”治理體系能力,推動基層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
12月3日,記者在舟白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看到,電子數字大屏上顯示著街道智治平臺“駕駛艙”,艙里內容豐富、功能齊全,不僅有全域地圖、實時監控、感知預警、數字預案等應急處突功能,還有工作目標、問題整改、考核評價、實時調度等日常辦公模塊。平臺已歸集轄區人房地事物信息萬余條,工作人員每天會通過“駕駛艙”與各社區網格員進行實時連線,了解當日走訪巡查等情況。
“141”基層智治體系又是如何有效統籌調度“四板塊”等工作力量,達到快速解決各類民生問題的呢?
當日,家住舟白街道路東社區大宏堡安置區的黃奶奶,指著家門口的路燈高興地告訴記者:“冬天黑得早,但現在路燈提前半小時亮,大家出門再也不用摸黑了?!?/p>
原來此前安置區的路燈是每天晚上7點準時亮,但隨著冬季來臨,天黑得越來越早,居民出行不便,盼望路燈能早點亮。居民張世再把問題通過微信群反映給了社區網格員鄭渝,鄭渝第一時間將該事件的文圖通過“141”基層智治平臺上報到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接件后,積極處置和落實專人負責,三天后,大宏堡安置區的130余盞路燈,每天晚上提前半小時亮了起來。
小小路燈,點亮的不僅是路,更是安置區2000多居民的心。張世再通過網格員反映問題并得到及時解決,是舟白街道科學運用“141”基層智治體系,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一個縮影。2023年以來,舟白街道緊緊抓住“統、改、實 、軟、網”5個關鍵字,以體系重構、機制重塑、流程重造、資源重組、功能重整為抓手,通過清單化、規范化、閉環化管理,推進“141”基層智治體系建設持續迭代,讓基層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
突出“統”字當頭,推動“一中心”高效運轉。始終將“141”基層治理體系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街道黨工委書記任指揮長、班子成員為成員、四大板塊人員為輪值人員的基層治理指揮中心,一體推進體系建設、在線指揮、事件流轉、任務下派、運行監測、復盤改進,實現“141”整體高效有序運轉。
突出“改”字破題,推動機構架構變革重塑。按照數字重慶“1361”整體構架和“141”基層智治體系框架布局,推進內設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重塑,科學設置“一室一隊三辦五中心”、24個崗位,實現機構職能、人員配置和板塊運行有機融合。
以“實”字為要,推動業務指標全上跑道。全量承接24條跑道,設置“數字人大”1條特色跑道,子跑道優化調整為89條,圍繞“885”機制和重點任務梳理核心業務22項,細化量化KPI138個,實現核心業務全上跑道、KPI在跑道全覆蓋。截至目前,AI智能攝像頭抓拍亂倒建筑垃圾車輛100余次,其中:智能語音首次提醒勸阻成功率達70%,經網格員或工作人員勸導清理轉運占25%,上報區治理中心分派部門立案查處5%。
突出“軟”字提能,健全制度配套規范運行。從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四個維度,運用系統化思維對街道原有各項制度機制進行重塑再造,建立健全街道“141”各類管理辦法和制度機制13個,迭代升級6個。
突出“網”字強基,促進網格治理精細高效。以系統性網格建設提升治理精細化水平,精準劃分、動態調整設置村(社區)網格64個,選優配強“1+3+N”網格力量,形成村社、網格扁平化治理高效體系。
當日,武陵山社區社區專職網格員楊翠和謝貴芳,到大通豪庭小區開展“一標三實”基礎信息采集工作。完成任務后,她熟練地拿出手機打開一體化治理智治平臺,在任務清單里完成任務反饋填報,標志著她的這一工作任務已受理完成。據她介紹,數字化手段的運用,讓她們在辦理基層事項過程中,效率明顯提升,效果也更好。
截至目前,舟白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累計分派任務總數6800余件,任務執行率、累計任務完成率均達100%。長達17年的征地拆遷領域歷史遺留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污水管網、城市內澇、學校周邊亂擺攤等一批重點難點事項得以有力推進。
舟白街道主要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街道會進一步加強“基本能力”建設,持續提高基層智治體系實戰效能,為打造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貢獻舟白力量。
(記者 田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