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黔江區阿蓬江鎮聚焦鎮域面積廣大,群眾需求多元,基層治理難度大等問題,以“三+”賦能“141”基層智治體系,持續迭代升級,創新發揮“AI+算法、任務+智能、網格+討論”治理優勢,緊貼群眾需求,全面提升群眾“三感”。
“AI+算法”“雙重保險” 提升群眾安全感
“養老院右側走廊有一老人摔倒,請養老服務崗、醫療保障崗工作人員立即前往處理。”近日,阿蓬江鎮基層治理指揮中心接到老人摔倒的相關指令,立即實時調度養老服務崗、醫療保障崗等力量前往現場,對摔倒老人進行應急處理,在5分鐘內處置完畢。
阿蓬江鎮強化數字賦能增效,建立“智能前端監控+視頻AI算法+智治平臺”的智能監管系統,在阿蓬江鎮敬老院食堂、走廊等公共區域安裝9個高清智能攝像頭,對養老院內的公共區域進行全方位覆蓋,并接入“141”基層智治平臺。AI算法可將實時監測信息及錄像傳至基層治理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操作調度崗則會根據畫面預警第一時間將任務轉至養老服務崗進行處理,同時現場也會發出預警警報,“雙重保險”可讓老人及時獲得救治,并將意外事件的發現處置時間平均縮短至幾分鐘之內。接下來,阿蓬江鎮將逐步實現對轄區內農村留守老人、重點群體等全覆蓋進行信息化看護,實現“人防”變“智防”,既有“時效”,更出“實效”。
“網格+討論”充分尊重民意 提升群眾獲得感
“我們黔江區馬上要通高鐵,現在每個網格都在開展‘大討論’活動,收集我們老百姓為全區、全鎮發展提出的‘金點子’!”
近日,在阿蓬江鎮龍田社區,網格員向村民宣傳近期鎮上的大事,人民群眾是大討論的主角,這也是阿蓬江鎮在全鎮范圍轟轟烈烈開展“大討論”的一個縮影。
自大討論活動開展以來,阿蓬江鎮創新開展“小網格里大討論”活動,依托70個網格群廣泛宣傳動員,用“一條條板凳”拉近干群關系,聯結起12740名群眾對“迎接高鐵時代、建設中心城市”的向往。同時,借助“阿蓬江”公眾號、線上網格、朋友圈、辦公群等平臺,轉發開展“迎接高鐵時代,阿蓬江該怎么做”大討論及金點子征集活動,廣納民意,匯聚民智,讓在外游子也能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
該鎮黨委主要負責人表示,開展“迎接高鐵時代,建設中心城市”大討論活動,是全區上下形成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真抓實干的表現。阿蓬江鎮落實區委部署,充分利用“141”基層智治體系中的“1網格”,全覆蓋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廣泛吸納民意、凝聚民心、發揮民智,為黔江區加快建設渝鄂湘黔邊際區域中心城市注入阿蓬江力量。目前已累計收到各類意見建議600余條,初步形成區級建議7個,鎮級建議20個。
“任務+智能”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群眾幸福感
近日,阿蓬江鎮藍田污水管網治理項目基本完工,這也得益于基層智治。筆者了解到,阿蓬江鎮在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中融合運用“141”一體化智治平臺,將項目建設任務上平臺,實現主要領導轄區情況“一屏掌控”,責任崗位任務“一鍵聯動”,落實執行“一貫到底”,按時完成藍田堰溝渠治理工作。今年以來,阿蓬江鎮推進任務上平臺,充分讓數據跑路,為基層減負,重督辦問效,累計完成9774項任務。保工作落實,促質量提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大力提升了工作任務完成的效率和效果,有力維護了轄區群眾生活環境。
“藍田這個堰溝之前因為生活垃圾亂丟,淤泥堆積,那個水又黑又臭,現在經過治理,水干凈了,也不臭了,環境變好,我們這些居住在周圍的人也更加舒心幸福了。”居民李華慶說。
下一步,阿蓬江鎮繼續將人民群眾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141”基層智治平臺同各項重點工作相結合,探索新路徑、新模式,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訊員 鄒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