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羅杰)連日來,黔江區蓬東鄉緊跟區委、區政府步伐,嚴格貫徹落實《“迎接高鐵時代 建設中心城市”大討論活動方案》,組織轄區1所5站工作人員及轄區群眾,廣泛開展“迎接高鐵時代 建設中心城市”大討論活動,傾聽群眾心聲,聚焦轄區居民所盼、所需、所想。
在此基礎上,該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各站站長立足本職工作,結合蓬東實際,圍繞打造“三風之鄉(風情:人文與生活交織;風貌:產業與生態共融;風采:黨建與文明共創)”積極建言獻策。
該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負責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為了重現美麗的田園記憶,應加強對環境整治工作,要做到村里村外不見垃圾,房前屋后見縫插綠,從點到面,讓鄉村“顏值”和“氣質”不斷提升,生活“里子”和“面子”更加充盈。
蓬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負責人: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征程中,蠶桑產業正在逐漸嶄露頭角,蓬東村擬投入30萬元,打造200畝蠶桑基地,讓蠶桑之美在家鄉的土地上綻放,為家鄉的明天注入新的活力。
蓬勃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負責人:蓬勃社區打造了400畝的蠶桑基地,具有發展蠶桑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應推進鄉村電商的建設,實現線上線下的統一,為后續的發展奠定基礎。應把發展現代畜牧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讓標準化養殖成為豬、牛、雞肉產業發展的關鍵推動力。目前,蓬勃社區的養豬場存欄5000余頭,養牛場存欄700余頭,養雞場存欄20000余羽,在做大做強產業鏈的同時,應走出一條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麻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負責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說到底是為了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這就需要在發展鄉村產業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機制、模式,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應鼓勵農民大力發展農業產業,積極倡導綠色發展理念,提高產業發展含金量,真正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尖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負責人:當下,尖山村有1000畝茶葉基地,200畝烤煙,養牛場存欄60余頭,產業大戶20戶。尖山村應該通過文明鄉村創建、打造重點文化品牌,逐步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同時以高鐵在黔江區建設為契機,大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活動,不斷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勃興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負責人:大家要善謀事、作表率,當好鄉村振興的“主心骨”。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作用,積極帶頭干事創業,通過交流學習、實地參觀、討論思考,激活思路,落實上級的發展目標,增強專業能力,形成示范效應;不論是黨員干部還是當地群眾,都應將守正創新融入到生產生活中,創新發展模式,創新產業經營;要切實以群眾利益為先,始終貫徹群眾路線,認真傾聽群眾心聲,解決群眾難題,將群眾的收入提升作為重點工作。